您的位置:医药网首页 > 医药资讯 > 医药政策法规 > 科学家发现增加水稻分蘖数和产量的重要基因

科学家发现增加水稻分蘖数和产量的重要基因

上世纪50-60年代,育种学家利用“矮化基因”改良水稻、小麦等作物株型,培育高产品种,被称为“绿色革命”。虽然“绿色革命”带来了高产的株型,但是这种复杂且决定产量的性状究竟由什么因素决定,科学家并不清楚。

近日,中国科学院院士钱前、李家洋和中国农科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研究员熊国胜带领的团队在《分子植物》(Molecular Plant)在线发表最新研究成果。他们发现了一个水稻绿色革命基因的伴侣基因HTD1HZ,它能够有效增加水稻分蘖数和产量。这也是首次报道独脚金内酯合成基因的有利等位变异如何在水稻绿色革命中被选择和广泛应用,为稳产、广适性水稻品种分子设计育种提供了十分重要的理论和指导意义。

钱前告诉《中国科学报》,植物株型是一种非常复杂的农艺性状,是影响作物产量的主要因素之一。通过植物株型的改良,如植株高度、分蘖数和穗粒数等,可以显着提高作物产量。植物株型受到多种激素的影响,是育种研究难点。

“绿色革命”的代表性成果是国际水稻研究所于1967年培育的IR8,这一品种成功解决了东南亚地区的粮食问题,被誉为奇迹稻。奇迹稻IR8矮杆抗倒,同时丛生多蘖,十分稳产高产,控制这两个性状的基因分别来自不同的水稻植株。

据介绍,IR8由矮小坚强亲本低脚乌尖和高大繁茂亲本皮泰繁育而成。中国台湾水稻品种低脚乌尖带有控制矮杆性状的有利等位基因SD1DGWG,而皮泰中含有增加分蘖数的独脚金内酯等位基因HTD1HZ。二者在IR8培育过程中被共同选择固定下来,相辅相成,实现了矮杆抗倒和繁茂多蘖的最佳组合,促进水稻品种的稳产广适性。

此次研究发现,我国超级稻父本品种华占也含有独脚金内酯合成基因的新等位基因HTD1HZ。

论文第一作者、中国水稻研究所副研究员王跃星告诉《中国科学报》,华占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茎枝较多,稳产性好。以华占为父本育成的品种超过300个,一系列超级稻组合推动了新一轮的杂交水稻品种的更新换代,在生产上有良好的效果。

研究团队进一步发现,我国大面积推广的双桂、明恢63等多个具有代表性的品种中,都携带HTD1HZ基因,控制矮秆性状的有利等位基因则是SD1DGWG。这表明,在现代籼稻品种育种过程中,这两个基因同时被育种家选择并广泛利用。(100yiyao.com)

医药网新闻
返回顶部】【打印】【关闭
扫描100医药网微信二维码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