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NAS:揭开COVID |
![]() |
来自剑桥、英国和德国的研究人员利用基因网络技术,重建了COVID-19在人类身上的早期"进化路径"。
通过分析第一批160个完整的病毒基因组,科学家们已经绘制出了一些新的冠状病毒通过其突变的原始传播,而这些突变产生了不同的病毒谱系。
研究人员使用的系统发育网络方法--允许在一个简单的图表中同时可视化数百棵进化树--这种方法于1979年在新西兰率先使用,然后在20世纪90年代由德国数学家开发。
剑桥大学的首席作者、学家Peter Forster博士说:"有太多的快速突变,因此很难精确地追踪到一个COVID-19系谱树。我们使用数学网络算法来同时可视化所有可能的谱树。这些技术主要是通过DNA来绘制史前人类的运动轨迹。我们认为这是第一次使用它们来追踪像COVID-19这样的冠状病毒的感染途径。"
图片来源:PNAS
研究小组使用了从2019年12月24日至2020年3月4日期间从世界各地采集的病毒基因组数据。这项研究揭示了COVID-19的三个不同的"变种",由一串串紧密相关的世系组成,它们分别被标记为"A"、"B"和"C"。
Forster和他的同事们发现,武汉存在与蝙蝠中发现的"原始人类病毒基因组"A型最接近的COVID-19,但令人惊讶的是,它并不是这座城市的主要病毒类型。
据报道,在居住在武汉的美国人身上发现了变异的A型病毒,在来自美国和澳大利亚的病人身上也发现了大量的A型病毒。
武汉的主要病毒类型"B"型在东亚各地的患者中普遍存在。然而,研究人员说,这种变异并没有传播到该地区以外的其他地方,没有进一步的变异。
"C"型是主要的欧洲型,在法国、意大利、瑞典和英国的早期患者中发现。该研究在中国大陆的样本中没有发现它,但在新加坡、香港和韩国发现了它。
新的分析还表明,这种病毒最早进入意大利的途径之一是1月27日首次记录在案的德国感染,而另一种早期意大利感染途径与"新加坡群集"有关。
重要的是,研究人员说他们的基因网络技术准确地追踪了已建立的感染途径:突变和病毒谱系连接了已知病例之间的点。
因此,科学家们认为,这些"系统发育"方法可以应用于最新的冠状病毒基因组测序,以帮助预测未来全球疾病传播和激增的热点。
Forster说:"系统发育网络分析有可能帮助确定未经证实的COVID-19感染源,然后可以对其进行隔离,以遏制该疾病在世界范围内的进一步传播。" Forster是剑桥大学麦克唐纳考古研究所(McDonald Institute of Research)和该校继续教育研究所(Institute of Continuing Education)的研究员。
研究结果于近日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上。该研究使用的,以及1000多个冠状病毒基因组的分类和计数,可在http://www.fluxtechnology.com免费获得。
变异"A"与在蝙蝠和穿山甲中发现的病毒最接近,被研究人员描述为"疫情的根源"。类型"B"由"A"衍生而来,由两个突变分开,然后"C"是"B"的"子代"。
研究人员表示,"B"变种在东亚的本地化可能源于一种"创始人效应":当一种病毒从一个小的、孤立的感染群体中建立起一种新类型时,就会出现瓶颈。
Forster认为,还有另一种解释值得考虑。"亚洲出现的B型病毒可能在免疫或环境上适应了东亚人口的很大一部分。它可能需要变异来克服东亚以外的耐药性。在这个初始阶段,我们似乎在东亚看到了比其他地方更慢的突变率。"
他补充说:"我们详细研究的病毒网络是一种流行病早期阶段的快照,在COVID-19的进化路径被大量突变所掩盖之前。这就好像是在捕捉一颗正在形成的超新星。"
此外,研究团队已经将其分析扩展到了1001个病毒基因组。Forster说,虽然还没有经过同行的审查,但最新的研究表明,第一次感染并在人类中传播的COVID-19病毒发生在9月中旬到12月初之间。(100yiyao.com)
参考资料:
Peter Forster et al,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2020). DOI: 10.1073/pnas.2004999117
医药网新闻
- 相关报道
-
- Leukemia:新型CAR (2025-05-18)
- Nature:放疗“双刃剑”新发现——警惕!它可能在助推远处转移 (2025-05-18)
- Nature:关键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有望作为癌症治疗的靶点 (2025-05-17)
- Nature:修复细胞再循环中心有望治疗人类神经退行性疾病 (2025-05-17)
- 《免疫》:中国科学家发现阿尔茨海默病毒蛋白瘫痪小胶质细胞之谜! (2025-05-17)
- 美国医改、药价与选票 (2025-05-17)
- Nat Commun:科学家揭秘机体肺部守护者!let (2025-05-16)
- Cell Metabol:揭秘FGF21逆转人类脂肪肝背后的分子机制 (2025-05-16)
- Cell Death Dis:两种信号传导蛋白在亨廷顿病中发挥着不同作用 (2025-05-16)
- “精准治肺”助力畅快呼吸 上海六院为慢阻肺患者完成支气管镜热蒸汽消融术 (2025-05-16)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