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科学家们在朊病毒研究领域取得的新进展! |
![]() |
doi:10.1126/scitranslmed.aat8462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等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发现对阿尔茨海默病病理学至关重要的两种蛋白作为朊病毒(prion)---结构异常的蛋白通过迫使正常蛋白呈现相同的错误折叠形状而像传染病一样在组织中传播---发挥作用。利用新的实验室测试方法,他们能够检测和测量75名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死后大脑组织中β淀粉样蛋白(Aβ)和tau蛋白的特定自我增殖的朊病毒形式。一项引人注目的发现是这些朊病毒在人类大脑样本中的较高水平与这种疾病的早期发病形式和死亡年龄越早密切相关。相关研究结果近期发表在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期刊上。
阿尔茨海默病目前的定义是基于大脑中称为淀粉样蛋白斑和tau缠结物的有毒蛋白聚集物的存在,伴有认知衰退和痴呆。但是通过清除这些毒性蛋白聚集物来治疗这种疾病的尝试并未取得成功。这项新的研究提供的关于活跃的Aβ和tau朊病毒能够促进这种疾病产生的新证据可能导致人们探究直接靶向朊病毒的新疗法。
图片来源:Prusiner lab/UCSF Institute for 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s
【6】
doi:10.1038/s41467-018-08130-9
朊病毒可感染人和动物,导致人类克雅氏病(CJD),牛的疯牛病和麋鹿和鹿的慢性消耗性疾病的发生。这种具备传染性,错误折叠的蛋白质颗粒通常不会被检测到,但是因为它们会破坏脑组织,导致记忆丧失,活动性问题,最终导致死亡。朊病毒的临床前检测十分困难,但新的研究表明,在神经系统症状出现之前,能够在皮肤样本检测到早期朊病毒的迹象。
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的一项开创性的研究中,作者等人成功地使用了两种方法来检测从接种的啮齿动物中采集的皮肤样本中的朊病毒。该研究提供了第一个概念验证证据,即在临床症状出现之前,可以使用易于获取的皮肤样本来检测朊病毒病。在这项新研究中,Zou及其同事早在感染后两周就成功检测到啮齿动物皮肤样本中的朊病毒。他们还在未接种的啮齿动物的皮肤中检测到朊病毒,这些啮齿动物与接种的笼养配偶一起饲养,证明鳕鱼传播可以在同居的啮齿动物之间发生。
【7】
doi:10.1371/journal.ppat.1007424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PLoS Pathogens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苏黎世大学医院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朊病毒向大脑的扩散或许并不会通过直接跨越血脑屏障传播的方式发生,文章中,研究者揭示了朊病毒进入大脑机制,相关研究或为后期开发抑制神经变性的新型疗法提供思路。
朊病毒病和传播性海绵状脑病(TSEs)是由朊病毒修饰所引发的无法治愈的大脑疾病,朊病毒能通过污染的食物、外科器械和血液进行传播,朊病毒的传播会在人类中引发库鲁病的流行,在牛中引发牛海绵状脑病的发生,进而在人类中引发克雅氏病。此外,注射被朊病毒污染的激素也会引发传播性海绵状脑病,为了开发出能药物来有效抑制污染食物或暴露后朊病毒向大脑中的扩散,研究人员就需要了解朊病毒如何从原始位点进入大脑中。
【8】
doi:10.1038/s41467-017-00794-z
最近,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俄亥俄州立大学(The Ohio State University)的研究人员对一种能诱发人类出现退行性大脑疾病的特殊蛋白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人类、小鼠及仓鼠机体中拥有几乎完全相同氨基酸序列的蛋白质实际上在原子水平下会表现出不同的三维结构。
这种蛋白质会引发家族性脑淀粉样血管病(CAA),而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首次在三种不同物种中检测了这种特殊蛋白的结构。研究者Christopher Jaroniec表示,这项研究强调了一个事实,即单一氨基酸的微小改变会诱发蛋白家族中不同蛋白的结构和功能之间出现深远的差异。这些蛋白质的结构和传递特性会出现一些大规模的差异,而这似乎是由一系列碳原子和氢原子位置上发生的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差异所引起的。
【9】
doi:10.1073/pnas.1604478113 doi:10.1126/science.aai7776
朊病毒(Prions)是一种被认为能够引发诸如疯牛病等大脑退行性疾病的感染性因子,如今研究人员在细菌中或许也发现了朊病毒的踪迹。肉毒杆菌是一种能够诱发中毒的,研究者发现,当肉毒杆菌中的一部分蛋白插入到和大肠杆菌的细胞中时,该蛋白的行为类似于朊病毒,相关研究发表于Science杂志上。
医药网新闻
- 相关报道
-
- Nature Genetics:揭秘乳腺癌耐药性“幕后黑手”——APOBEC3如何推动肿瘤逃生? (2025-05-25)
- 《细胞》:长痛短痛都能治,能避免成瘾的新机制镇痛药来了 (2025-05-24)
- 全球制药创新指数TOP10出炉 (2025-05-24)
- 《自然·遗传学》:MSKCC团队发现,APOBEC3相关突变特征驱动乳腺癌耐药,可在乳腺癌早期或治疗前进行检测 (2025-05-23)
- 第一轮会议通知 (2025-05-23)
- STM:帕金森病治疗新突破!复旦/中科院团队发现,口服小分子MEK1/2抑制剂可有效改善帕金森病小鼠模型的α (2025-05-23)
- Nature Aging:付小龙/柴人杰/高建刚团队发现老年人听力下降的治疗靶点 (2025-05-23)
- 济民可信盐酸伊立替康脂质体注射液获批上市 (2025-05-23)
- 小堂浴疗仪亮相老博会:从纳米助浴到小分子团浴疗的"心"飞跃 (2025-05-23)
- 存在适度诊疗等违规行动!北京7家医保定点医疗机构被处置 (2025-05-23)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