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医药网首页 > 医药资讯 > 医药政策法规 > 利用DNA引导异质结构自组装研究取得进展

利用DNA引导异质结构自组装研究取得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中心研究员丁宝全课题组等在利用形状匹配策略调控DNA引导的异质结构自组装研究中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Shape Complementarity Modulated Self-assembly of Nanoring and Nanosphere Hetero-nanostructures为题,在线发表在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上。形状匹配在分子识别中十分重要,如主-客体分子识别、酶与底物的识别,以及适配体与靶标的识别等。粒子的形状可以影响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决定纳米粒子的组装取向以及组装产物结构,并最终影响组装体的性质。形状匹配自组装策略在纳米粒子,特别是在不同形状的纳米粒子的自组装中很少被采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合成具有形状互补的纳米粒子以及引导粒子间的相互识别上存在的挑战。因此,开发新的基于形状匹配的自组装策略,用于特定异质结构的组装体构建很有必要。在前期工作中,丁宝全课题组通过调控DNA自组装结构表面指定位点的分子间作用,实现金属及金属氧化物图案的可控排布(J. Am. Chem. Soc., 2019,141, 17968)及金属颗粒的可控组装(Angew. Chem. Int. Ed., 2018, 57, 2846; Nano Lett., 2017, 17, 7125)。在此基础上,丁宝全课题组与复旦大学聂志鸿课题组合作,提出一种全新的利用形状匹配调控DNA引导自组装的策略用来构建基于金纳米环的异质结构。该研究报道了一种简单有效的策略,可以以较高产量实现尺寸可控、形貌均一的金纳米环的合成。利用DNA修饰的金纳米环与金纳米球的形状匹配策略进行自组装,构建了具有明确几何构型的不同金纳米环异质结构,如土星、钻戒和蝴蝶结构型的纳米结构。其组装规则是通过金纳米环和金纳米球的尺寸形状匹配度进行调控,并通过纳米粒子间DNA的碱基互补识别进行驱动。通过单颗粒暗场光学测量,该研究实现了金纳米环异质结构中由于金环的对称性破缺产生的四级暗模式的观测。该策略可以应用于其他具有互补形状的纳米粒子的自组装,并将为纳米粒子的可控组装、光学元件的相互作用研究以及等离子体光学器件的发展提供经验和范例。(100yiyao.com)

医药网新闻
返回顶部】【打印】【关闭
扫描100医药网微信二维码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