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医药网首页 > 医药资讯 > 医药政策法规 > 中国科研人员研发出可注射活体生物材料

中国科研人员研发出可注射活体生物材料

半月板是膝关节内保护关节稳定性的重要组织,缺乏自愈能力,损伤后很难自我修复。半月板损伤修复是临床治疗的难题之一,尤其是半月板白区损伤的修复更让临床医生束手无策。目前,多采用人工合成类材料对半月板进行修复,但人工合成类材料的生物相容性不足,且对半月板损伤的治疗效果不佳。因此,开发具备高生物相容性及组织特异生物活性的材料用于临床较为迫切。近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合成生物学研究所于寅团队在Bioactive Materials上,发表题为Injectable ECM hydrogel for delivery of BMSCs enabled full-thickness meniscus repair in an orthotopic rat model的研究文章。该研究用猪半月板脱细胞化得到一种组织特异性细胞外基质(ECM),并将其制备成可注射的水凝胶用于负载骨髓间充质(BMSCs)形成一种活体生物材料。研究发现,该ECM可以促进BMSCs成软骨分化;将该ECM负载BMSCs注射到半月板损伤处,可修复半月板损伤和抑制关节退变。该项研究探讨了其生物相容性和软骨诱导性能,并评价了其对半月板损伤的修复和关节的保护作用,对半月板修复具有重要临床意义。该研究从仿生学得到启发,用猪半月板的内侧1/3部分组织(白区)通过脱细胞化制作一种组织特异性细胞外基质(ECM),并将其制备成可注射用的水凝胶,再将该ECM负载骨髓间充质(BMSCs)形成具有生物活性的活体凝胶材料用于半月板损伤修复(图1)。继而将组织特异性ECM复合BMSCs做体外三维培养,发现该ECM具有优异的生物相容性和软骨诱导能力(图2)。体外培养21天后发现,该ECM与BMSCs的复合物的形貌结构更接近正常的半月板组织,这说明该ECM更利于半月板损伤的修复(图3)。科研人员将组织特异性ECM复合BMSCs后在体外培养一周后,置入SD大鼠的背部,四周后取出该复合物进行组织学染色,结果表明该组织内出现大量的软骨的特异性标志“软骨陷窝”,番红染色和甲苯胺蓝染色呈现强阳性(图4)。研究团队继而制作了一个位于半月板白区全层的半月板损伤SD大鼠模型,将负载有BMSCs的组织特异性ECM注射到模型半月板损伤部位,两个月后发现,该活体生物材料能够促进半月板的修复,同时保护了关节,抑制了钙质流失和骨关节炎的发生(图5)。该研究利用组织特异性的ECM负载骨髓间充质形成可注射的活体水凝胶,并研究其在全层半月板损伤动物模型中的治疗效果和保护关节免于骨关节炎的功能,实验过程历时两年半,克服动物实验过程中的困难,通过在显微镜下对小鼠进行微创手术来构建半月板损伤模型,确保了实验模型的准确性,为临床半月板损伤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是可注射活体生物材料在应用上的有益尝试。(100yiyao.com)

医药网新闻
返回顶部】【打印】【关闭
扫描100医药网微信二维码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