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R |
来源:生物世界 2023-02-23 10:10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团队开发了抗CD19 CAR-T细胞,CD19是B细胞表达的一种白细胞分化抗原,CD19参与B细胞增殖、分化、活化及抗体产生。该抗CD19 CAR-T细胞能够通过靶向CD19蛋白来清去年,一名41岁的男子注意到自己的健康问题,最初他以为是病毒感染。但他的健康状况急转直下,几乎突然之间就行走困难、无法站立。进一步检查显示,他患上了一种严重的自身疾病 抗合成酶抗体综合征(Anti-synthetase Syndrome)。
这是一种严重的自身免疫性炎症性肌肉疾病,如果得太晚,或患者对抑制免疫系统的药物反应不足,可能会致命。该疾病是由于体内参与氨基酸合成的氨酰-tRNA合成酶被免疫系统错误攻击所导致的,从而影响各种细胞的功能,累及肌肉、关节、皮肤和肺等部位。
不幸的是,所有用于抑制其免疫系统的传统疗法都没有对他发挥疗效。幸运的是,原本用于癌症治疗的细胞疗法拯救了他,治疗后6个月,他就从自身免疫疾病中完全康复了。
近日,德国埃尔朗根-纽伦堡大学风湿病学和免疫学系主任Georg Schett教授等人在《》期刊发表了题为:CD19-targeted CAR-T cells in refractory antisynthetase syndrome的论文【1】,描述了这名患者的治疗情况。
研究团队使用CAR-T细胞疗法成功治疗了一位患有严重的自身免疫疾病 抗合成酶抗体综合征(Anti-synthetase Syndrome)的男性患者,在CAR-T细胞治疗后6个月,该患者从自身免疫疾病中完全康复了,而且无需使用免疫抑制药物。
这是世界首个使用CAR-T细胞疗法成功治疗的抗合成酶抗体综合征患者,也是继系统性红斑狼疮后,第二种被CAR-T治愈的自身免疫疾病。
这名患者,所有用于抑制其免疫系统的传统疗法都失败了。于是Georg Schett教授决定尝试使用CAR-T细胞疗法。此前他们曾使用CAR-T细胞疗法成功治疗了多名患有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自身免疫疾病患者。
Georg Schett教授
CAR-T细胞疗法,全称为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免疫疗法(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Cell Immunotherapy),首先从患者血液中分离纯化T细胞,然后通过基因工程改造,让T细胞携带识别肿瘤细胞的肿瘤嵌合抗原受体(CAR),形成CAR-T细胞,讲这些CAR-T细胞扩增后再输回患者体内,从而高效杀伤肿瘤细胞。目前,已经批准了6款CAR-T细胞疗法上市,用于治疗、及多发性骨髓瘤等血液类癌症。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团队开发了抗CD19 CAR-T细胞,CD19是B细胞表达的一种白细胞分化抗原,CD19参与B细胞增殖、分化、活化及抗体产生。该抗CD19 CAR-T细胞能够通过靶向CD19蛋白来清除产生抗体的B细胞,从而抑制该患者体内的抗合成酶抗体。
在接受CAR-T细胞治疗后,该患者的健康状况得到了显著改善,肌肉、肺部和关节的炎症几乎完全消失了,肌肉力量和耐力也恢复了。特别令人惊讶的是,在完全停止服用所有免疫抑制药物后,病情也没有再次发作。在CAR-T细胞治疗后6个月,该患者已经从自身免疫疾病中完全康复了。
这也是,Georg Schett教授团队使用CAR-T细胞疗法成功治疗的第二种自身免疫疾病。此前,他们曾使用抗CD19 CAR-T细胞疗法成功治疗了多名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
2021年8月5日,Georg Schett教授团队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上发表了题为:CD19-Targeted CAR T Cells in Refractory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的论文【2】。
研究团队对一名患有难治性系统性红斑狼疮的20岁女性患者进行了CAR-T细胞治疗,该疗法让她的病情很快得到缓解,且没有明显副作用。
该患者是世界上首个接受CAR-T细胞治疗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虽然只是一名患者,但这项试验结果显示,CAR-T疗法反应迅速,患者症状迅速消退。
2022年9月15日,Georg Schett教授团队在Nature Medicine期刊发表了题为:Anti-CD19 CAR T cell therapy for refractory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的研究论文。
该研究报告了5名难治性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4名女性和1名男性,平均年龄22岁)经CAR-T细胞治疗后,所有患者病情得到改善,在长达17个月的随访中未出现复发,并且均实现了无药物缓解。
总之,这些成功案例证实了通过CAR-T细胞疗法治疗自身免疫疾病的可行性。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100医药网”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100医药网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100医药网”。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87%用户都在用100医药网APP 随时阅读、评论、分享交流 请扫描二维码下载-> 医药网新闻- 相关报道
-
- Cell:亨廷顿病的“基因时钟”!CAG重复如何引发神经元死亡? (2025-01-22)
- Nature子刊:揭示HIV (2025-01-22)
- 为何说吸烟是“隐形杀手”?Elife揭秘尼古丁驱动肠道干细胞癌变新机制,DBZ或带来治疗新曙光 (2025-01-21)
- Neurology :食用红肉会增加患痴呆症和认知能力下降的风险 (2025-01-21)
- Cell:一项大规模研究鉴定700种与抑郁症相关的遗传变异 (2025-01-21)
- Mol Cancer:科学家揭示多种类型癌症发生转移背后的特殊遗传驱动因素 (2025-01-18)
- Nature Aging:为什么我们的DNA也会“变老”? (2025-01-18)
- 连发两篇 Nature 子刊,司龙龙团队开发基于PROTAC的减毒活疫苗新策略 (2025-01-18)
- 西湖大学2025年首篇Nature:申恩志/吴建平团队首次揭示“RNA剪刀”的切割全过程 (2025-01-17)
- Sci Rep:网膜素 (2025-01-17)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