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来兜底“孤儿药”?代表委员建言 |
![]() |
罕见病药物由于研发困难、患者人数少等原因,药企大多不愿投入资金和精力研发,被称为“孤儿药”。“孤儿药”价格高昂的问题十分突出,使患者家庭面临巨大经济压力。不少代表委员聚焦这一特殊群体,为他们奔走呼吁。
如何破解“无药可用”?
成骨不全症、黏多糖贮积症、非典型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这些医学名称背后,是一个特殊群体——罕见病患者。有报道称,截至2022年2月,全球已知的罕见病有7000多种,中国约有2000万罕见病患者。
面对一些患者“无药可用”的困境,中国近年从国家层面出台了相关文件。如《医药工业发展规划指南》《“十四五”医药工业发展规划》等,都有涉及罕见病用药保障等相关内容。
“小品种药(短缺药)因需求小、利润低,供应时断时续甚至断供,已成为临床医生和患者的痛点。”全国人大代表李杰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全国人大代表王威东也关注同样的问题。今年全国人代会期间,王威东带来的建议就聚焦加快罕见病立法,完善罕见病认定、药物研发及配套医疗保障制度等方面。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强调,要加强罕见病相关领域的基础研究,提升诊疗水平。
王威东表示,研发罕见病药物是创新药企业的使命,但需要多方力量支援。罕见病药物投放市场后,要建立回报机制,让研发创新药的投入得到有效回报,才会不断有经费投入到新的药物研发中。
怎样不再“望药兴叹”?
患者“有药用不起”“望药兴叹”的问题也受到代表委员们的关注。
例如,全国政协委员、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保险学院副院长孙洁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亟需在现有的医保体系框架下,建立以政府为主导,医保、商保、慈善、民政、社会等各方资源参与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实现罕见病诊治费用多方共付。
孙洁建议,一是优化基本医疗保障,实现罕见病高值药品保障;二是支持普惠险等商业健康险发展,加强罕见病保障责任设计;三是建立罕见病保障专项基金,实现长效罕见病保障。
孙洁认为,仅靠医保还不足以解决罕见病患者“望药兴叹”的问题。为进一步帮助罕见病药物可及性减负,她建议借鉴浙江、青岛、江苏等地经验,鼓励经济条件好、保障水平高的地方探索建立省级罕见病专项基金。
另外,孙洁还提出,应当加强普惠型商业健康保险对罕见病的保障,将部分疾病负担高、临床需求迫切、临床疗效确切、医保目录尚不能覆盖的罕见病药品尽量纳入普惠险保障范围。设置并优化普惠险产品有关罕见病的保障责任,适当放宽既往症的限制,优化免责条款的设置,为罕见病患者构筑起一张“医有可保”防护网。
医药网新闻
- 相关报道
-
- 中国西医迷信院宣布西医药年夜模子评测尺度 (2025-05-13)
- 湖南:2025岁尾90%以上县市将建成慎密型县域医共体 (2025-05-13)
- 辽宁省定点医药机构相关职员付出资历治理施行细则(试行) (2025-05-13)
- 上海对于拟新增医保定点批发药店名单的公示 (2025-05-13)
- 上海对于拟新增医保定点医疗机构名单的公示 (2025-05-13)
- 湖南对于喷射医治类医疗服务价钱名目的公示 (2025-05-13)
- 宁夏全面启动适龄女孩收费接种HPV疫苗任务 (2025-05-12)
- 云南普洱:深山藏“绿富暗码” 林下中药材长出致富新图景 (2025-05-09)
- 《老年医学科建设与治理指南(2025年版)》解读 (2025-05-09)
- 将牙膏中过硬颗粒的测验办法等7项办法归入化妆品平安技术规范(2015年版) (2025-05-08)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