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siRNA技术,无需递送载体实现细胞选择激活,Switch公司融资5200万美元,剑指CNS疾病 |
来源:生物世界 2023-05-02 19:51
Switch公司表示,CASi分子,既能高效自我递送,实现细胞特异性靶向,又能更持久地沉默目标基因,有望为中枢神经系统和全身性疾病提供下一代精确RNAi疗法。日前,下一代RNAi疗法开发公司Switch Therapeutics宣布获得5200万美元首轮融资,用于开发条件性激活小干扰(Conditionally Activated Small interfering,CASi)RNA疗法。
Switch 公司将其首创的新型RNA干扰(RNAi)技术与核酸纳米技术相结合,从而开发出具有高度细胞选择性的下一代RNAi疗法,同时还具有高效自我递送、摄取,以及更长的治疗持续时间。该公司计划利用该RNA药物开发平台开发中枢神经系统(CNS)疾病和全身性疾病的新疗法。
Switch 公司希望通过这些新技术来克服ASO和siRNA疗法的已知局限性,包括较低的靶向能力、依赖LNP或GalNac等递送载体,以及有限的治疗效力。
Switch 公司联合创始人兼CEODee Datta表示,这是RNA药物的转型时代,很高兴能将我们的科学发现应用于可能带来新的治疗突破的方法上,从而治疗一些最具破坏性的疾病。
他还表示,Switch 公司开发的新型CASi分子很独特,能够进行有效的自我递送,而且具有高效力和长作用时间。此外,还可以对CASi进行设计,使其只在特定的细胞中激活,从而针对那些需要精确的RNA干扰的治疗靶点。
Switch 公司由Dee Datta和韩思平于2020年创立,前者担任公司CEO,后者担任CTO。该公司基于加州理工学院Bill Goddard教授、希望之城John Rossi教授、Lisa Scherer、哈佛医学院Saumya Das教授,以及韩思平等人多年来对RNAi的研究成果。
LisaScherer(左)、DeeDatta(中)、韩思平(右)
RNAi技术
RNA干扰(RNAi),也叫作RNA沉默,是指由双链RNA诱发的同源mRNA高效特异性降解的现象。1998年,Andrew Fire和Craig Mello确定了RNAi的作用机制,仅仅8年后,他们二人就因此获得了2006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RNAi技术的出现,为我们研究基因功能提供了非常强大的工具,通过人工合成简单的RNA片段,就能实现对特定基因的沉默。这使得RNAi技术在基础科研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此后,科学家们和制药企业一直希望利用RNAi技术来沉默有害基因,实现疾病治疗的目的。尤其是在RNAi技术获得诺贝尔奖后,出现了一大批RNAi技术创业公司,许多制药巨头也纷纷投入RNAi新药研发,但缺乏有效的递送载体严重限制了RNAi疗法的推进。也导致相关公司纷纷放弃对RNAi疗法的开发。
但Alnylam Pharmaceuticals坚持了下来,2018年8月,在RNAi技术获得诺贝尔奖的12年后,首款RNAi疗法获得批准上市,这款由Alnylam开发的RNAi疗法 Onpattro,获批用于治疗遗传性淀粉样变性成人患者第1阶段或第1阶段多发性神经病。此后,Alnylam再接再厉,又陆续推出了4款RNAi疗法。这几款RNAi疗法均靶向治疗肝脏疾病。
现在,RNAi领域重新热闹起来,许多生物技术初创公司在追赶Alnylam的同时,也在开发新的RNA药物,也越来越关注肝脏以外疾病,例如影响大脑和脊髓的神经系统疾病。
CASi平台技术原理
目前,用于基因沉默的寡核苷酸类药物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ASO(是一种短单链RNA分子),一类是siRNA(是一种短双链RNA分子),它们在一些疾病中展现了很好的治疗潜力,但它们的局限性也很明显。包括无法实现细胞特异性靶向、依赖LNP或GalNac这些递送载体且通常只能递送到肝脏,递送效率不高。Switch公司结合了单链的ASO和双链的siRNA的特性,开发了新型的CASi分子,在双链的siRNA分子上添加了一个简单而紧凑的传感器。传感器上的单链Toehold部分赋予了其高效的自我递送能力。递送进入细胞后,只有当传感器检测到特定细胞的RNA生物标志物时,才会开启siRNA活性。此时,传感器与siRNA解偶联,siRNA开始进行基因沉默作用。
Switch公司表示,CASi分子,既能高效自我递送,实现细胞特异性靶向,又能更持久地沉默目标基因,有望为中枢神经系统和全身性疾病提供下一代精确RNAi疗法。
Switch公司正在计划基于其新型RNAi技术平台开发中枢神经系统(CNS)疾病疗法,但其CEODee Datta没有透露他们目前正在研究哪些中枢神经系统(CNS)疾病,但她表示,Switch打算通过与制药和生物技术公司合作,探索将CASi平台扩展到新领域的机会。Switch完全有能力在现有RNAi领域已经取得的进展的基础上,开创下一代RNAi药物。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100医药网”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100医药网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100医药网”。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87%用户都在用100医药网APP 随时阅读、评论、分享交流 请扫描二维码下载-> 医药网新闻- 相关报道
-
- Cell:亨廷顿病的“基因时钟”!CAG重复如何引发神经元死亡? (2025-01-22)
- Nature子刊:揭示HIV (2025-01-22)
- 为何说吸烟是“隐形杀手”?Elife揭秘尼古丁驱动肠道干细胞癌变新机制,DBZ或带来治疗新曙光 (2025-01-21)
- Neurology :食用红肉会增加患痴呆症和认知能力下降的风险 (2025-01-21)
- Cell:一项大规模研究鉴定700种与抑郁症相关的遗传变异 (2025-01-21)
- Mol Cancer:科学家揭示多种类型癌症发生转移背后的特殊遗传驱动因素 (2025-01-18)
- Nature Aging:为什么我们的DNA也会“变老”? (2025-01-18)
- 连发两篇 Nature 子刊,司龙龙团队开发基于PROTAC的减毒活疫苗新策略 (2025-01-18)
- 西湖大学2025年首篇Nature:申恩志/吴建平团队首次揭示“RNA剪刀”的切割全过程 (2025-01-17)
- Sci Rep:网膜素 (2025-01-17)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