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JM:在临床试验中新型组合性疗法治疗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或优于化疗治疗 |
![]() |
来源:100医药网原创 2023-05-23 13:34
来自科隆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一种没有化疗的药物组合性疗法或许在治疗CLL上更加有效且副作用较少。化疗是迄今为止治疗年轻和合适的慢性淋巴细胞(CLL)患者最有效的疗法,这种白血病是西方国家人群最常见的一种白血病,其往往会给患者和社会造成巨大的健康负担,且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性手段。近日,一篇发表在国际杂志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上题为 First-Line Venetoclax Combinations in Chronic Lymphocytic Leukemia 的研究报告中,来自科隆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一种没有化疗的药物组合性疗法或许在治疗CLL上更加有效且副作用较少。
近年来,研究人员进行了大量研究来更好地理解疾病的生物学特性,而本文研究是迄今为止在CLL患者中进行的规模最大的一项研究,研究对象是更为年轻和更合适的患者群体;CLL源于B细胞(一种能产生抵御细菌和病毒的抗体的白细胞)。因此,CLL最常见的一种并发症就是机体感染,而这往往是最为严重的。此前科学家们认为,这些CLL细胞非常难以杀灭,然而实际上研究人员发现或许并非如此,这就促使研究人员开始寻找新的选择,Arnon Kater教授说道,就好像赛道上的一次方程式赛车一样,我们看到血液中的CLL细胞非常脆弱,而且名为Bcl-2的蛋白质能保护血液中的细胞免于死亡,这种保护作用或许就能使细胞有时间进站,就好像一级方程式赛车一样,癌细胞就能在淋巴结中重新充值并开始分裂。
研究人员从此前的研究中了解到,药物维奈托克(venetoclax)能有效抑制Bcl-2蛋白的功能,血液中的细胞仍然会死亡,但关键的是,并不会在淋巴结中的 进站时间 发生死亡。通过将维奈托克与在 维修区域 内能发挥作用的药物相结合使用,研究人员就认为,这种药物组合或能相比化疗而言更加有效地治疗患者。
图片来源:https://www.nejm.org/doi/10.1056/NEJMoa2213093
这项名为GAIA/CLL13的III期临床试验在9个欧洲国家和以色列的159家医院共对920名合适的患者进行,大约四分之一的患者来自荷兰,试验中,研究人员将患者分为四组,让其接受化疗和抗体疗法(标准疗法),或维奈托克和抗体(利妥昔单抗或阿托珠单抗)的组合性疗法,第四组则接受维奈托克、阿托珠单抗和特异性激酶抑制剂依鲁替尼。重要的是,在四组研究受试者中,其所接受的治疗都是暂时的,而早期的研究则继续使用维奈托克或依鲁替尼,其能延长患者暴露于副作用的时间,并明显增加患者的治疗成本,且不可避免地会导致癌细胞耐药性的产生。
所有的维奈托克治疗组受试者的 副作用都较小,而且维奈托克和阿托珠单抗组合性疗法相比标准化疗而言更加有效,对于侵袭性疾病形式(所谓的IGHV未突变突变体,其在50%的患者中都发生了消退)的患者而言,疗法会停止。平均而言,在病情严重的受试者治疗3年后,接受化疗中的受试者有35%的人病情复发了。对于接受实验性组合疗法的受试者而言,这一比例仅为18%,这或许就使得组合性疗法对患者的治疗效率提高了一倍。截止到目前为止,化疗-资料发一直是治疗无限期持续的患者最有效的治疗手段,通过药物组合性疗法,如今就能使得这些患者在治疗一年后就停止治疗。
研究者Kater说道,本文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巧妙的暂时和安全性组合治疗,我们就能让患者长期接受免费治疗,且其出现耐药性的机会会大大降低;而且研究者还认为,患者仍然有可能在一年后提前停止组合性疗法的治疗,后期研究人员还想继续深入研究,而这不仅能减少其接受疗法所产生的副作用,还能进一步降低医疗成本。
综上,本文研究结果表明,在适合的CLL患者的一线治疗中,维奈托克-阿托珠单抗联合或不联合依鲁替尼均优于化学免疫疗法的治疗疗效。(100yiyao.com)
原始出处:
Barbara Eichhorst, M.D., Carsten U. Niemann, M.D., Arnon P. Kater, M.D., et al. ,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2023). DOI: 10.1056/NEJMoa2213093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100医药网”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100医药网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100医药网”。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87%用户都在用100医药网APP 随时阅读、评论、分享交流 请扫描二维码下载->

- 相关报道
-
- 百奥赛图与百济神州达成抗体分子许可协议,加速创新药物开发 (2025-07-10)
- Nature Biotechnology:基因编辑的“瑞士军刀”!16种序列特异性编辑器诞生,实现对DNA的“按需编程” (2025-07-10)
- STTT:膳食脂肪酸调教T细胞!港大团队发现,棕榈酸会削弱γδ-T细胞的抗肿瘤作用,而油酸可逆转 (2025-07-10)
- 《神经病学》:重大人生打击,与阿尔茨海默病相关病理发展和大脑结构的变化有关! (2025-07-10)
- J Hematol Oncol:突破T细胞白血病治疗瓶颈——双靶点CAR-T细胞有望带来新希望 (2025-07-09)
- 《自然·医学》:世卫组织最新预警!全球08-17年出生的人,或有1560万会患胃癌,76%归因与幽门螺杆菌感染,2/3发生在亚洲 (2025-07-09)
- 精鼎医药宣布两位 FDA 权威专家加入我司咨询团队,进一步增强监管事务、医学及 AI 领域专业实力 (2025-07-08)
- Mater Today Bio:干细胞球联手纳米颗粒水凝胶精准改善糖尿病创面环境,加速伤口愈合新突破 (2025-07-08)
- J Anim Sci Biotechnol研究揭秘美味密码:益生菌联手重塑肠道菌群,经肠-肌轴提升猪肉鲜味与品质 (2025-07-08)
- Science:告别序列依赖,为你的染色体“扫码”——每条染色体竟自带独一无二的“条形码 (2025-07-07)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