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子刊:重男轻女?熬夜对男性的伤害更大 |
![]() |
来源:生物世界 2023-05-23 14:14
该研究显示,男性可能更容易受到轮班工作带来的“生物钟”干扰。男性轮班工作者显示出更高的代谢综合征和糖尿病发病率。在当今社会,熬夜已成为许多年轻人的 新常态 ,你是否也会在某夜凌晨,百无聊赖地把玩着手机,懊悔刚才不应该喝奶茶或吃宵夜,并感慨着又是失眠的一天?亦或是为了第二天的考试、要汇报的PPT而熬夜突击。
我们都知道熬夜的危害很大的,除了让人第二天精神憔悴,还损害皮肤、肝脏,甚至增加罹患心脏病和癌症的风险。
而一项最新研究显示,夜班工作对男性的健康影响尤其严重。
近日,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研究人员在Science子刊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上发表了题为:Sexual dimorphism in the response to chronic circadian misalignment on a high-fat diet的研究论文。
该研究显示,男性可能更容易受到轮班工作带来的 干扰。男性轮班工作者显示出更高的和发病率。
这项在小鼠和人类中进行的研究表明,男性可能更容易受到轮班工作带来的 生物钟 干扰。研究人员发现,雄性小鼠在不正常的昼夜循环中会产生一系列负面影响,从它们的基因活性到肠道菌群再到血压,一切都不正常了。相比之下,雌性小鼠似乎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保护。
然后,研究团队对9万多名英国轮班工人的数据进行了进一步分析,结果发现,男性似乎也更容易受到轮班工作的影响。具体来说,夜间工作的男性比正常时间工作的男性更容易患上代谢综合症 这是一种心脏病和糖尿病的危险因素集合,包括血压、和血糖升高,以及腹部脂肪过多。
与此同时,轮班工作的女性患代谢综合征的风险也高于在正常时间工作的女性。但在研究人员考虑了工作类型之后,这种风险就降低了,比如,人们是作为医疗专业人员的轮班工作还是作为工厂员工的轮班工作。
该论文的通讯作者、夕法尼亚大学佩雷尔曼医学院的Garret A.FitzGerald教授表示,轮班工作对健康有所影响,但工作类型也很重要,并非所有的轮班工作的影响都一样。不同的工作、受教育程度以及收入等因素都都不同影响。这些研究结果表明,轮班工作对女性生物钟的影响可能较小,但具体原因尚不清楚。
研究团队在小鼠实验中发现雌激素可能发挥了保护作用,与雌激素分泌正常的雌性小鼠相比,卵巢被切除的雌性小鼠(不再产生雌激素)在昼夜周期中断的影响下受到的保护更少。
之前的研究表明,轮班工作会增加、糖尿病、心脏病和其他疾病的风险。但研究人员认为,这可能有直接因素(昼夜转换的影响)和间接因素(夜间工作时很难吃的健康,难以进行锻炼)两方面的影响。
人体的自然昼夜节律决定了人们在白天活动和进食,在天黑时睡觉。而轮班工作会打乱这些节奏。但也一些研究提示,女性轮班工作者可能比男性同事更能适应这些影响,男性轮班工作者显示出更高的代谢综合征和糖尿病发病率。
Garret A.FitzGerald教授表示,这项新研究更深入地挖掘了潜在机制,在小鼠上的研究表明,当雄性小鼠的昼夜节律被打乱时(同时模拟夜班工作者常见的高脂饮食),其影响是广泛的。令人震惊的是,这种影响是如此普遍 基因、蛋白质、肠道菌群、血压,一切都随之颠倒了。但雌性小鼠暴露在同样的昼夜节律紊乱和高脂饮食中,基本上不受影响。
该研究还进一步使用了英国生物数据库(UK Biobank)的数据对人类进行了进一步探索,研究团队从中确定了9万多名有轮班工作史的参与者,并将他们与只在正常时间工作的参与者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在男性中,大约三分之一的轮班工作者患有代谢综合征,而非轮班工作者的比例只略高于四分之一。而这种情况在女性中不太常见,女性轮班工作者和非轮班工作者之间的差异较小,在考虑具体工作类型之后,女性轮班工作者和非轮班工作者之间不再存在显著差异,但男性之间的差异依然存在。
需要强调的是,这项研究并非说明轮班工作对女性没有伤害,这能说明或许对女性的伤害更小一些,但还需要更多的研究来找出具体原因。
Garret A.FitzGerald教授表示,这项研究提示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意识到 良好睡眠卫生 的重要性,这包括在白天接受阳光,在晚上关掉电子设备和它们产生的人造光。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100医药网”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100医药网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100医药网”。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87%用户都在用100医药网APP 随时阅读、评论、分享交流 请扫描二维码下载->

- 相关报道
-
- 糖尿病管理医药共话专家研讨会在津成功举行 (2023-12-01)
- 20个感冒中成药亮了!7个品牌销售额涨逾60% (2023-12-01)
- 云南推进全省联盟集采 中选产品平均降价逾54% (2023-12-01)
- 药品说明书适老化及无障碍改革试点配套指南出台 (2023-12-01)
- 2023年Q2全国医院用药格局:畅销品种Top10 (2023-12-01)
- 王俊强教授受邀第五届世界传统医药论坛 作学术演讲 (2023-11-30)
- 国家药监局关于40批次不符合规定化妆品的通告 (2023-11-30)
- 医疗器械临床试验检查要点及判定原则(征求意见稿) (2023-11-30)
- “神药”司美格鲁肽,是否能催生中药减肥市场腾飞? (2023-11-30)
- 视源股份健康管理案例荣获人民网·人民健康创新实践案例 (2023-11-30)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