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发现两例猴痘病毒感染病例!疾控最新提示 |
![]() |
北京市6日报告两例猴痘病毒感染病例,其中一例为境外输入病例,另一例为境外输入病例的关联病例。目前,该两名患者正在定点医院隔离治疗,情况稳定。
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通报称,两名患者均是通过亲密接触感染。发现病例后,北京市、区卫健疾控部门迅速开展流调溯源、医疗救治等工作。
该中心称,猴痘是由猴痘病毒引起的人兽共患病。猴痘的潜伏期通常是6天至13天,最长可达21天。感染者会出现发热、头痛和淋巴结肿大等症状。随后在面部及身体其他部位出现皮疹,并逐渐发展为脓疱,持续一周左右时间,之后结痂,一旦所有结痂脱落,感染者不再具有传染性。猴痘为自限性疾病,大部分预后良好。目前国内尚无特异性抗猴痘病毒药物。治疗主要是对症支持治疗和并发症治疗。大多数情况下,猴痘症状在2-4周内自行消失。
自2022年7月23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猴痘疫情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来,全球共有111个国家和地区报告了猴痘病例。2023年5月11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猴痘疫情不再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但提醒猴痘病毒会继续给人类带来重大的公共卫生挑战,因而仍需要强劲、积极和可持续的应对。
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表示,目前,猴痘对公众的感染风险低,建议公众积极了解猴痘预防知识,做好健康防护。
如何预防猴痘?该中心指出,要避免和罹患猴痘的人密切接触。性接触、特别是男男性接触具有较高的风险;避免在高发国家与野生动物直接接触。避免捕捉、宰杀、生食当地动物;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经常清洁和消毒,做好手卫生。若在国内外有可疑动物、人员或猴痘病例接触史,出现发热、皮疹等症状,应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一般可选择皮肤科,并告知医生流行病学史,结痂前避免和他人密切接触。
医药网新闻
- 相关报道
-
- 过敏季又双叒叕来了,杂草花粉致敏性更强 (2025-08-19)
- 专家:老年人要做好血脂管理 警惕“甘油三酯”隐患 (2025-08-19)
- 立秋养生要注意“三防一养”,避开这些常见误区 (2025-08-08)
- 国家卫健委:警惕“秋老虎”和换季健康谣言,养生莫信“偏方” (2025-08-08)
- 专家解读:强降雨后,如何预防传染病发生 (2025-08-05)
- 保卫人体“化工厂” 专家呼吁推动肝病早筛早治 (2025-08-04)
- 广东一周新增70例登革热病例 疾控中心提醒防蚊灭蚊 (2025-07-31)
- 中疾控:基孔肯雅热可防可控可治 无人传人迹象 (2025-07-24)
- 急诊专家提醒:中暑急救,这些步骤至关重要 (2025-07-22)
- 广东疾控:基孔肯雅热可防可控 发现的病例均为轻症 (2025-07-22)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