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ll:为何肿瘤抑制基因的“二次打击”模式决定癌症的进程与疗效? |
癌症的发生和发展通常伴随着基因组的广泛改变,其中包括突变、拷贝数变异以及其他遗传改变。长久以来,人们普遍接受 二次打击假说 (Two-hit hypothesis),即肿瘤抑制基因(Tumor Suppressor Genes, TSGs)的功能失活需要两个等位基因同时发生改变。然而,近年来的研究发现,不同类型的癌症中,TSGs的失活机制可能存在显著差异。一些基因可能需要完全失去两个等位基因的功能(双等位基因失活,biallelic inactivation),而另一些基因的单等位基因改变即可驱动肿瘤形成。这一领域的研究不仅深化了我们对癌症基因功能的认识,也为癌症的和治疗提供了新的启示。
12月18日Cell的研究报道 Pan-cancer analysis of biallelic inactivation in tumor suppressor genes identifies KEAP1 zygosity as a predictive biomarker in lung cancer ,采用大规模的癌症基因组测序技术(MSK-IMPACT),分析了超过4.8万名患者的肿瘤样本,涵盖67种癌症类型和498种组织学亚型,特别针对224种肿瘤抑制基因的双等位基因失活模式进行了深入探讨。研究通过综合分析基因突变、杂合性丢失(Loss of Heterozygosity, LOH)、纯合缺失(Homozygous Deletion)以及基因融合等多种遗传改变,揭示了不同癌症类型中TSGs失活的独特模式。这些数据不仅验证了传统的 二次打击 模型,还揭示了许多新的肿瘤抑制基因失活机制。例如,某些基因的双等位基因失活表现出癌种特异性,而另一些基因则可能通过复合突变或其他非经典路径完成失活。
通过分析这些复杂的基因组改变模式,该研究旨在回答以下关键问题:为什么某些TSGs在不同癌症中表现出截然不同的改变倾向?双等位基因失活对癌症的进展和治疗有何影响?是否可以利用TSGs的变异模式作为潜在的生物标志物,从而为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研究结果显示,双等位基因失活不仅决定了TSGs的功能丧失程度,还可能成为预测治疗效果和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这一突破性发现为理解癌症的发生机制和开发新的治疗策略奠定了重要基础,同时也为癌症精准医学带来了新的希望。
医药网新闻- 相关报道
-
- 双效协同,重新定义退热药物的应用 (2024-12-27)
- 研究发现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分子胶降解剂 (2024-12-27)
- 清华大学程功团队开发AI语言模型,预测新冠病毒突变和进化 (2024-12-27)
- 传统中药黄芪 (2024-12-27)
- Cell:为何肿瘤抑制基因的“二次打击”模式决定癌症的进程与疗效? (2024-12-27)
- Nature:大脑的“邻里效应”,细胞如何互相加速或延缓衰老? (2024-12-27)
- 基石药业PD (2024-12-26)
- JAMA Neurol:常用的心脏病药物或能减缓亨廷顿氏症患者的疾病进展 (2024-12-26)
- Cancer Cell:揭示HPV和T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让高度突变的正常皮肤保持健康 (2024-12-26)
- Gut:揭示肝纤维化发生的新型机制或有望帮助开发新型个体化靶向性疗法 (2024-12-26)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