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生物打印之人造“脑梗”!Adv Funct Mater:给血管造个“仿生病灶”,看看发炎真相 |
![]() |
来源:100医药网 2025-08-22 09:50
来自韩国浦项科技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不仅用3D同轴生物打印技术“造”出了人脑狭窄血管,还让其真正“流起血来”,从而直观展示了紊乱血流如何诱发血管炎症。在全球健康杀手排行榜上,心脑血管疾病常年稳居前列,而脑部血管狭窄更是引发中风、动脉粥样硬化等重症的 隐形炸弹 。我们常说 血管年轻人就年轻 ,可一旦血管变窄、血流不畅,内皮细胞的炎症反应便悄然启动,最终可能演变为致命病变。传统研究依赖动物模型或二维细胞培养,难以还原真实人体血管中复杂的血流环境与细胞响应 比如动物血管的解剖结构与人类存在差异,二维培养无法模拟血管的三维管状结构和血流剪切力的空间分布。那么,有没有一种方法能在实验室里 打印 出一条带狭窄结构的 活血管 ,实时观察血流如何 惹怒 内皮细胞?
近日,发表在《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上的一项研究给出了答案。来自韩国浦项科技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不仅用 3D 同轴生物打印技术 造 出了人脑狭窄血管,还让其真正 流起血来 ,直观展示了紊乱血流如何诱发血管炎症。这项研究的核心目标,是构建一个生理相关性高、可精准模拟脑部血管狭窄的体外模型,从而揭示血流动力学(如剪切应力、流速变化)如何诱导内皮细胞炎症,为脑血管疾病的机制研究和药物研发提供 活体实验室 。
一、生物墨水的 硬核升级
要打印出能 工作 的血管,首先得有合适的 墨水 。研究团队将目光投向了猪主动脉 猪的血管结构与人类相似度高,且来源丰富。他们通过物理化学方法对猪主动脉进行去细胞化处理,提取出血管细胞外基质(VdECM)。这种 VdECM 保留了血管特有的生物活性成分,如胶原蛋白、弹性蛋白和糖胺聚糖(GAGs),但去除了会引发免疫反应的细胞成分(DNA 残留量仅 17.81 2.25 ng/mg,远低于 50 ng/mg 的安全阈值)。
不过,单纯的 VdECM 有个短板:机械性能较弱,打印后容易收缩或塌陷。为此,研究团队进行了 材料升级 将 VdECM 与胶原蛋白、海藻酸钠复合,开发出一种混合生物墨水(Hybrid Bioink)。胶原蛋白能增强结构稳定性,减少收缩;海藻酸钠则能通过钙离子快速离子交联,像 速干水泥 一样让打印的血管瞬间定型。
这种升级效果显著:混合生物墨水的动态模量(反映材料抵抗变形的能力)较单纯 VdECM 提升了约 65 倍,完美解决了传统 ECM 材料 软塌塌 的问题。流变学测试还显示,它具有 剪切稀化 特性 在打印时(高剪切力下)会变稀,便于挤出;打印后(低剪切力下)又能恢复固态,保证血管形态稳定。更重要的是,它对细胞友好:包裹在内的内皮细胞存活率始终保持在 95% 以上,为血管 活起来 奠定了基础。
利用三维浴内同轴生物打印技术制造狭窄脑血管模型的集成方法
二、5 分钟 造 出带狭窄的血管
有了合适的墨水,下一步是 精准制造 。研究团队采用 浴内 3D 同轴生物打印 技术,用一个特殊的同轴喷嘴完成血管的 一次成型 :喷嘴外层挤出混合生物墨水(形成血管壁),内层挤出含钙离子的 Pluronic F127(一种可降解材料,作为临时 支架 )。打印完成后,溶解掉内层材料,就形成了中空的血管 lumen(管腔)。
为了模拟血管狭窄,团队通过控制打印平台的移动速度实现 按需变径 :当速度从 400 mm/min 提升到 1200 mm/min 时,血管内径从 1340 m 缩小到 551 m;若瞬间将速度提至 3600 mm/min,就能造出局部狭窄的区域(类似动脉粥样硬化的斑块凸起)。搭配 23 号核心喷嘴和 17 号外壳喷嘴,以及精准调控的气压(外壳 500 kPa、核心 35 kPa),最终打印出的血管直径稳定在 250 500 m,与人类脑部微血管尺寸高度匹配。
整个过程不到 5 分钟,就能造出一条可灌注的血管模型 这比传统多层构建方法高效得多,且能保证管腔的连续性和结构完整性。用荧光微球灌注测试显示,墨水打印的血管没有漏液或堵塞,血流能顺畅通过狭窄区域,为后续的 血流模拟 做好了准备。
三、让血管 活起来
打印出的血管不仅要 像 血管,更要 是 血管。研究团队将两种内皮细胞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和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HBMECs)种植到血管内壁,在定制的培养芯片中进行动态培养(通过泵系统模拟血流)。
7 天后,奇迹发生了:内皮细胞在血管内壁形成了连续的单层,像 瓷砖 一样紧密排列。免疫荧光染色显示,它们表达了 CD31(血管内皮标记)、ZO-1 和 VE - 钙粘蛋白(细胞间连接蛋白),说明血管屏障功能已形成。 permeability 测试进一步证实,HBMECs 形成的屏障最 严密 70 kDa 的荧光 dextran(一种大分子物质)通过速度仅 3.93 0.13 m/min,接近真实脑部血管的屏障特性(血脑屏障)。
更关键的是,这些 活血管 能对血流做出反应。研究团队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模拟发现,狭窄区域会出现 紊乱流 流速忽快忽慢,剪切应力骤降(从正常区域的约 4.7 Pa 降至狭窄处的 0 Pa 附近)。而实际灌注实验中,荧光微球的运动轨迹完美印证了这一模拟结果。
四、验证 炎症链条
有了能 感受 血流的活血管,研究团队终于能验证核心假设:狭窄引发的紊乱流是否会诱发内皮炎症?
结果清晰且有力:在狭窄区域,内皮细胞的炎症标志物 ICAM-1 和 VCAM-1 表达量显著上升 ICAM-1 较正常血管区域增加约 2.2 倍,VCAM-1 增加约 1.5 倍。这两种分子就像 炎症信号旗 ,会吸引免疫细胞黏附到血管壁,正是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的早期特征。
这一结果意义重大:它在体外模型中首次完整再现了 血管狭窄 血流紊乱 内皮炎症 的因果链条,证明了血流动力学变化是诱发血管病变的关键推手,而非单纯的 结构异常 。
五、不只是 打印血管 ,而是构建 疾病实验室
这项研究的价值远不止 造出一条血管 。与传统技术相比,它的优势在于:
更高的生理相关性:相比微流控芯片(通道尺寸固定,难模拟复杂狭窄),3D 打印的血管可灵活调整直径和狭窄程度,能覆盖更广泛的血流动力学场景(如不同程度的动脉粥样硬化);
更强的生物活性:基于 VdECM 的墨水保留了血管特有的生化信号,比合成材料更能支持内皮细胞的自然行为;
更全面的可操作性:既能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又能检测分子表达,还能通过调整流速、狭窄程度进行 变量控制实验 。
当然,研究仍有提升空间:目前的模型未包含血管壁的平滑肌细胞和免疫细胞,难以模拟完整的血管壁结构和全身免疫反应;去细胞化过程的批次差异可能影响结果稳定性。未来,结合器官芯片技术、引入更多细胞类型,或能进一步提升模型的复杂性。
但不可否认,这项技术为脑血管疾病研究打开了新大门。或许在不久的将来,医生可以用患者自身细胞 打印 出血管模型,测试哪种药物能最有效抑制炎症;工程师可以通过它优化血管支架的设计,减少植入后的血流扰动。
从 猪主动脉 到 人体血管副本 ,从 静态结构 到 动态响应 ,这项研究让我们看到:生物制造的浪漫,不仅在于 造出生命 ,更在于让我们能更温柔、更精准地对抗疾病。而这,正是科技献给健康的最好礼物。(100yiyao.com)
参考文献:
Wonbin Park, Min-Ju Choi, Jae-Seong Lee, et al. , 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2025). DOI:10.1002/adfm.202504276.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100医药网”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100医药网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100医药网”。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87%用户都在用100医药网APP 随时阅读、评论、分享交流 请扫描二维码下载->

- 相关报道
-
- Science:哮喘药物齐留通在小鼠研究中防止严重的食物过敏反应 (2025-08-22)
- Nature Genetics:解锁癌症的第三维度!当基因组从“线性”变“立体”,研究人员发现了肿瘤演化的新法则 (2025-08-22)
- Cell子刊:敲除这两个基因,提高CAR-T细胞治疗实体瘤的效果 (2025-08-22)
- 3D生物打印之人造“脑梗”!Adv Funct Mater:给血管造个“仿生病灶”,看看发炎真相 (2025-08-22)
- 诺华打出自免“新王牌” (2025-08-22)
- 予路乾行AI技术助力博瑞医药打造新一代代谢干预药物BGM1812 (2025-08-21)
- Sci Signal:肥胖治疗新靶点被发现!科学家首次破解“饥饿刹车”激素受体的分子变装术 (2025-08-21)
- 主论坛介绍:陈小松/尹海芳/颜晓梅/李婷/隋秉东/张莎/傅钰嘉宾等邀您共议—外泌体与医美发展趋势 (2025-08-21)
- Science:血小板可捕获并储存血液中循环的DNA片段,有望改变癌症筛查 (2025-08-21)
- Nature子刊:武汉大学普颖颖团队等揭示细菌新型细胞器保护mRNA的机制 (2025-08-21)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