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医药网首页 > 医药资讯 > 医疗器械行业 > 心理疗法的数字程序加快缓解焦虑抑郁患者的症状

心理疗法的数字程序加快缓解焦虑抑郁患者的症状

来源:网络 2025-01-22 10:05

目前国际上,临床心理学领域面向焦虑抑郁障碍的心理疗法基本来自西方,且以个体咨询或治疗为主,干预效率较低,迫切需要更为高效的干预措施。

焦虑和抑郁障碍,是最常见的心理障碍,也是全球疾病负担、伤害和风险因素研究(GBD,2019)显示的最具致残性的两种心理障碍,位列带来全球负担的前25大来源中。毫无疑问,心理健康领域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研发更快缓解焦虑状的干预措施。

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刘兴华课题组的一项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研究表明,情绪困扰的正念干预线上数字程序(Internet Mindfulness Intervention for Emoitonal Distress, iMIED)辅助常规治疗,能加快缓解焦虑抑郁障碍患者的症状。近日,该研究以 Supported Mindfulness-Based Self-help Intervention as an Adjunctive Treatment for Rapid Symptom Change in Emotional Disorders: A Practice-Oriented Multicenter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 为题,在线发表在精神病学领域的权威期刊Psychotherapy and Psychosomatics上。

该研究中,课题组与北京天坛医院、南京脑科医院、北京安定医院和佛山第三人民医院这四家精神病专科医院或综合医院精神科的医生展开合作,从2021年10月27日至2024年1月18日,从各家医院分批招募了302 名焦虑抑郁障碍患者进行了临床研究。患者被随机分配到仅常规治疗组(Treatment As Usual, TAU)或线上情绪困扰的正念干预数字程序联合常规治疗组(iMIED+TAU),其中iMIED主要以微信小程序中数字自助干预程序为主,辅以专业人员少量的微信群答疑。研究结果显示,在49天iMIED干预结束后,与仅接受TAU的患者相比,接受iMIED+TAU联合治疗的患者在医生评估和自我报告的焦虑和抑郁症状方面均有显著改善,自我报告的正念水平的提高、躯体症状的减轻、压力的缓解、睡眠质量的改善以及内心平和的提升上也更为显著。当然,iMIED干预结束三个月后的追踪期测评发现,在医生评估的焦虑症状和抑郁症状改善,自我评估的焦虑症状和睡眠质量改善方面,两组之间不再有显著性差异。这些结果表明,iMIED辅助常规治疗能显著加快患者焦虑抑郁症状的缓解速度。值得注意的是,在追踪测评时患者自我报告的抑郁症状、压力、躯体症状、正念水平和内心平和方面的改善上,联合治疗组继续优于常规治疗组,进一步表明了iMIED辅助常规治疗的显著优势。

图1. iMIED+TAU对焦虑抑郁症状的加快缓解作用。浅色线为iMIED联合常规治疗组,深色线为仅常规治疗组。T0=""干预前,T1=第三周,T2=第五周,T3=干预后,T4=三个月追踪。BAI=贝克焦虑量表;BDI=贝克抑郁量表;HAMA=汉密尔顿焦虑量表(医生评估);HAMD=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医生评估)。*表示时间 组别交互作用显著p 0.05。

图2. iMIED+TAU对正念、压力、躯体症状、睡眠质量和平静心境的加快改善作用。浅色线为iMIED+TAU联合常规治疗组,深色线为仅常规治疗组。T0=""干预前,T1=第三周,T2=第五周,T3=干预后,T4=三个月追踪。FFMQ=五因素正念量表;CPSS=觉知压力量表;PHQ=患者健康问卷(躯体症状);PSQI=匹兹堡睡眠质量量表;IPSS=平静心境量表。*表示时间 组别交互作用显著p 0.05。

目前国际上,临床心理学领域面向焦虑抑郁障碍的心理疗法基本来自西方,且以个体咨询或治疗为主,干预效率较低,迫切需要更为高效的干预措施。在此背景下,自2019年,刘兴华在十多年聚焦正念疗法的研究与实践的基础上,针对焦虑抑郁情绪障碍,基于正念减压疗法及情绪障碍跨治疗的统一方案这两项循证心理疗法,提出了情绪障碍的跨诊断心理病理菱形模型(图3)及相应的核心干预策略(图4),发展了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心理疗法 情绪困扰的正念干预(MIED)。

图3. 焦虑抑郁跨诊断心理病理菱形模型

图4. MIED核心干预策略

该心理疗法采用团体的方式,能同时容纳50人,相较于面向焦虑抑郁障碍的个体循证心理疗法,显著提升了干预的效率。不仅如此,课题组在MIED团体干预的基础上,研发并上线了数字自助干预程序iMIED。学员可以通过手机,利用碎片化时间,在日常生活场景中即可完成学习和练习,几乎不依赖于专业人员。这一点使得iMIED在干预效率方面具有更为显著的优势。课题组近几年的研究初步表明,不管是由专业人员实施的MIED八周干预,还是专业人员少量支持的数字自助干预程序iMIED,都能有效缓解焦虑抑郁情绪障碍患者或高情绪困扰人群的焦虑抑郁症状(Ju et al.,2022;Li et al.,2023a;Li et al.,2024;He et al.,2023;Wang et al.,2024a;Wang et al.,2024b;王彪等, 2024)。

课题组此次与上述四家精神病专科医院或综合医院精神科的医师合作,进行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研究,加入了医生评估,在更大规模的焦虑抑郁障碍患者群体中检验了iMIED的辅助治疗效果。该研究不仅表明焦虑抑郁患者未来有望从类似的数字辅助疗法中获益,更表明这项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心理疗法进一步走向国际。

该研究第一作者是李燕娟,2024年博士毕业于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目前为香港大学博士后,共同作者包括:张轶、王纯、罗佳、俞洋、冯世醒、王春雪、徐倩文、王鹏翀、陈俊轩、张宁、余倩梅、刘瑜卿、陈淡云以及Stefan G. Hofmann,通讯作者为刘兴华。

本研究得到国家委项目(32371138和31971016)的支持。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100医药网”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100医药网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100医药网”。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87%用户都在用100医药网APP 随时阅读、评论、分享交流 请扫描二维码下载->

医药网新闻
返回顶部】【打印】【关闭
扫描100医药网微信二维码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