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衰老》:全面预测衰老!5万余张“脑片”分析发现,大脑成像数据可预测认知障碍、脑萎缩、老年人身体虚弱、慢性病等等结局 |
![]() |
《自然·衰老》:全面预测衰老!5万余张“脑片”分析发现,大脑成像数据可预测认知障碍、脑萎缩、老年人身体虚弱、慢性病等等结局
来源:奇点糕 2025-07-15 10:30
本次研究使用的则是达尼丁研究中,860名参与者45岁时收集的单次T1加权MRI扫描数据,通过包含315个脑结构特征的弹性网回归模型建立了DunedinPACNI。衰老不只是时间流逝的结果,更是一个涉及多个器官系统长期逐步退化的复杂生物过程。近年来,研究者发现,同龄人之间的衰老速度存在显著差异,这种个体差异不仅影响健康寿命,也为干预衰老提供了新的切入点。为了衡量这种差异,科学家想了很多办法,诸如表观遗传时钟等生物标志物,就是一种客观衡量衰老、预测衰老相关生物过程改变的工具。
近期,杜克大学科研团队在《自然 衰老》杂志发文,研究者们利用知名纵向人类发展研究达尼丁研究(Dunedin Study)的数据,开发了一种全新的神经影像学指标,DunedinPACNI,基于个体45岁时的大脑MRI数据,该指标能有效反映多个非脑系统的衰老轨迹,包括认知能力、生活能力、多种慢性病和死亡的风险。
也就是说,一张脑片,我们就能看透全身的老化进程了,属实是非常神奇。
本次研究参考的达尼丁研究队列,是世界上最著名、最深入的纵向人类发展研究之一。它全名为达尼丁多学科健康与发展研究,始于1972-1973年,由新西兰奥塔哥大学(University of Otago)主导。该研究长期追踪达尼丁当地1037名于1972-1973年出生的婴儿,每隔几年就会对参与者进行系统性体检、访谈、心理评估等等,因此产生了很多有价值的研究数据。
在诸多研究项目中,研究者们尝试追踪心、代谢、肾、、牙齿、肺等19种生物标志物与衰老之间的关系,其结果也包括表观遗传时钟DunedinPACE的出现。
本次研究使用的则是达尼丁研究中,860名参与者45岁时收集的单次T1加权MRI扫描数据,通过包含315个脑结构特征的弹性网回归模型建立了DunedinPACNI。
分析结果显示,该指标在样本内与实际生物衰老速度的相关性r=0.60,在100次交叉验证中平均相关性r=0.42,预测能力与主流表观遗传衰老指标相当。得分较高者表现出较差的身体机能、认知能力下降、主观健康状况较差及外貌更显老态,反映出该指标能有效捕捉个体的衰老差异。
研究者在英国生物库(UK biobank)和神经影像倡议(ADNI)两个独立数据集中测试了DunedinPACNI的能力,得分较高者普遍表现出了较差的认知能力,且不受APOE基因型影响。
令人兴奋的是,DunedinPACNI还能够预测未来认知能力下降和痴呆的发展。分析结果表明,基线得分较高的认知正常者,在未来16年中更有可能发展为轻度认知障碍(MCI)或痴呆,风险比1.49;基线MCI者,也更容易进展为痴呆,风险比1.44。
DunedinPACNI的厉害之处在于,它的预测能力不仅限于大脑,还能反映全身的衰老相关风险。测试集中,分数较高的个体表现出了更高的虚弱程度、更差的自评健康、更高的慢性病患病率,并能显著预测未来罹患心肌梗塞、COPD、痴呆或中风的风险(HR=1.14)。
该指标还能预测全因死亡率,相较评分中位数者,DunedinPACNI评分排名前10%的人死亡风险至少增加41%。
可能会有人担心,DunedinPACNI基于达尼丁当地人建立,在其他地区和种族的人中还依旧成立吗?针对这一点,研究者另外建立了由369名拉丁美洲成年人组成的数据集进行了验证,发现依旧能够完成相应的预测任务,且效应大小与其他测试数据集相当。
最后,研究者对比了DunedinPACNI与其他现有大脑MRI衰老指标,发现DunedinPACNI展现出了更强的预测能力,并能对更多健康结局给出解释,证明了相当高的实用价值。
不过,研究者表示,DunedinPACNI目前还只是一个研究工具,要让它能够真正应用于临床环境,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100医药网”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100医药网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100医药网”。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87%用户都在用100医药网APP 随时阅读、评论、分享交流 请扫描二维码下载->

- 相关报道
-
- A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团队发现,强力产ILA的肠菌联合菊粉,可以减少神经炎症和Aβ积累,改善阿尔茨海默病相关认知障碍 (2025-07-15)
- Sci Rep:无WNT培养基培育头颈部肿瘤类器官精准还原肿瘤特性,助力放化疗反应预测,为个性化治疗添新利器 (2025-07-15)
- 国度医保局:我国根本医保参保率稳固在95% (2025-07-15)
- 左氧氟沙星能够招致跟腱断裂?专家如许答复→ (2025-07-15)
- 双载荷ADC,掀起新浪潮 (2025-07-15)
- 《自然·衰老》:全面预测衰老!5万余张“脑片”分析发现,大脑成像数据可预测认知障碍、脑萎缩、老年人身体虚弱、慢性病等等结局 (2025-07-15)
- 强生医疗科技加码中国战略 构筑医疗创新生态新格局 (2025-07-14)
- 胖不胖,肠道里的“维生素B1工厂”说了算!Front Microbiol研究发现肥胖者肠道硫胺素合成减少,菌群也乱了套 (2025-07-14)
- Cell:新研究揭示神经内分泌细胞通过沙漠刺猬蛋白(Desert hedgehog)信号传导调控再生 (2025-07-14)
- 科兴争夺战进入第二轮,纷争何时平息? (2025-07-14)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