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L)1/VEGF之后,双抗BD的新王牌藏在哪? |
![]() |
来源:医药魔方 2025-08-08 09:13
近两年,国产双抗热度持续攀升,迈入“全球输出”黄金时代。2025年上半年,国产双抗License-out交易继续高歌猛进,交易总金额达到92.57亿美元,已超过2024年全年水平(91.54亿美元);其中首付款金额为13.45亿美元,也几乎追平去年全年的14.29亿美元。
交易热潮背后,PD-(L)1/VEGF双抗作为主力赛道仍在持续释放价值。三生制药与辉瑞达成的PD-1/VEGF双抗授权合作,以高达60.5亿美元的总金额和12.5亿美元的首付款,刷新国产双抗交易纪录。
国产双抗技术如今不仅实现 临床突破 ,也迈入 全球输出 阶段。而在PD-(L)1/VEGF双抗格局渐趋清晰、出海交易已形成规模的背景下,行业正在迫切探寻:下一个具备BD潜力的 宝藏靶点组合 在哪里?
眼科蓝海:Ang2/VEGF双抗的迭代机遇
眼科双抗产品是全球市场的 稀缺资源 。截至目前,仅罗氏的Ang2/VEGF-A双抗法瑞西单抗(faricimab)一款药物获批上市。凭借双重生成抑制机制(Ang2+VEGF-A),该药物不仅能显著减少眼底渗出、稳定血管结构,还能将给药间隔延长至每4个月一次,极大减轻了患者负担。
2024年,法瑞西单抗销售额突破44亿美元,并成为眼科疗法中增速最快的明星产品,这也恰恰凸显了市场对更优效、更长间隔治疗方案的迫切需求。罗氏还在持续布局下一代Ang2/VEGF-A双抗产品zifibancimig,目标是将给药间隔进一步延长至6个月一次。
而诺华、再生元/拜耳、安进等头部公司目前仍聚焦VEGF等单靶点方案,尚无双抗产品面世,眼科市场迭代的需求已经出现。这一赛道也吸引了多家制药巨头布局,机会窗口正在打开。
中国药企也敏锐捕捉到Ang2/VEGF双抗的潜在机遇,正加速推进相关布局。目前,已有4款国产Ang2/VEGF双抗进入临床阶段,包括友芝友/康哲Y400(I/II期)、奥赛康/蔼睦医疗ASKG712(I期)、信达IBI-324(I期)、星眸生物XMVA09(II期,基因治疗药物),多项早期临床数据已陆续披露,展现出良好前景。
来源:医药魔方NextPharma数据库研发赛道排名
其中,IBI-324在临床前研究的数据显示,相较于法瑞西单抗,其对VEGF的结合能力和活性提高了约4-5倍,对Ang-2通路活性则提升了两个数量级。在性黄斑水肿(DME)患者中的I期临床研究中,IBI-324治疗后患者视力功能和视网膜解剖结构(黄斑中央区)均观察到改善,且未发生剂量限制性毒性、眼内炎症或眼部严重不良事件。
ASKG712针对DME的I期临床数据同样亮眼:首个给药剂量组即观察到中心视网膜厚度(CST)下降,在第三次给药后第84天,两个剂量组(3mg和6mg)视力(BCVA)分别改善了8.7 5.5字母和10.7 12.1字母。至第168天,所有患者疾病稳定,无一需接受挽救治疗,疗效维持良好,且未出现眼部严重不良反应。该药还在开展针对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人群的临床研究。
后续,只要国产Ang2/VEGF双抗在临床上持续交出有说服力的数据,就有望复制罗氏的打法,并在差异化上做出更多突破。同时,国产Ang2/VEGF双抗的临床前梯队也相当扎实,恒瑞、药明、科兴等7家企业正在积极推进管线研发。
整体来看,国产Ang2/VEGF赛道活跃度高,动能强劲,也有望带动其他相关靶点的眼科双抗受到更多关注,成为下一轮 出圈 的潜力方向。
血液瘤/自免:三大TCE持续出击
血液肿瘤无疑是T细胞衔接器(TCE)类双抗最先实现商业化落地的主战场。在全球已获批的11款TCE双抗中,9款聚焦血液瘤,其中8款靶向CD3/BCMA、CD3/CD20、CD3/CD19三大靶点组合,构成了TCE最核心的靶点阵地。安进的CD3/CD19双抗贝林妥欧单抗(Blincyto)2024年销售额已达12.16亿美元,成为首个迈入 十亿美元俱乐部 的TCE重磅品种,商业化价值已被充分验证。
而且,这三类TCE正加速向自身性疾病领域拓展。通过靶向B细胞不同发育阶段的抗原,实现对致病B细胞的深度清除,TCE有望为系统性红斑、等难治性自免疾病提供新的治疗路径。早期研究结果也初步印证了这一机制的可行性,进一步点燃了市场对TCE在自免领域的高度期待。
当这三大TCE同时成为血液瘤与自免疾病的 双重入口 ,也为企业带来了更具战略价值的BD窗口。2024年,该领域已有4笔国产出海交易落地,2025年热度不减,康诺亚、智翔金泰、和铂纷纷促成合作,为国产TCE走向全球打开了更广阔的通道。
CD3/BCMA是当前出海最活跃的TCE靶点,岸迈、康诺亚、智翔金泰、和铂生物等四家公司已相继完成license-out交易,总交易金额超过26亿美元,可以说是国产TCE出海的先锋阵营。BCMA作为核心靶点,已在双抗、、ADC等多赛道广泛验证,虽然竞争激烈,但适应症拓展、联合疗法开发和自免应用仍具潜力。除出海项目外,正大天晴、益科斯特等也在推进临床研究,更多管线蓄势待发。
来源:医药魔方NextPharma数据库研发赛道排名
而CD3/CD20与CD3/CD19领域的国产TCE布局虽广,但已落地的BD交易仍相对有限,留有进一步突破的空间。CD20广泛表达于前B细胞至成熟B细胞阶段,既是经典抗肿瘤靶点,也是极具前景的新一代B细胞清除策略,特别是、系统性红斑狼疮、免疫性症(ITP)等疾病中已有验证基础。目前该领域已有2笔国产双抗实现license-out,此外,正大天晴、爱思迈、天广实、神州细胞、君实等企业的同类产品处于临床推进阶段,整体阵容稳健。
来源:医药魔方NextPharma数据库研发赛道排名
CD19从早期B细胞前体阶段开始表达,持续贯穿整个B细胞发育周期,仅在向浆细胞终末分化时消失,因此这种靶向疗法具备更强的B细胞耗竭能力。在国产CD3/CD19双抗阵营中,同润生物、益科斯特、亿一生物、新时代药业等项目已进入临床阶段,并已有1笔license-out交易落地。
来源:医药魔方NextPharma数据库研发赛道排名
综合来看,CD3/BCMA的出海热度暂时领先,CD3/CD20与CD3/CD19凭借在自身免疫疾病中逐步实现机制验证,也可能成为下一轮TCE交易的重要靶点。
双抗实体瘤新机会
在实体瘤领域,双抗正在沿着两条极具潜力的路径加速突围:一是TCE类双抗,二是通过双通路阻断或免疫协同组合的策略。这两条路径不仅为实体瘤治疗提供了全新的思路,也让国产药企在全球竞争中逐步从 跟跑 向 并跑 甚至 领跑 转变。
虽然目前上市的TCE产品主攻血液瘤,但是如果能突破实体瘤边界,将释放更大市场空间,也具备更强的BD吸引力。这类药物的核心机制是通过重定向T细胞,精准打击。然而,实体瘤的免疫微环境复杂,且要避免对正常组织的 误伤 ,因此TCE靶点的选择就至关重要。当前,国内企业已在CD3/DLL3、CD3/CLDN18.2、CD3/EGFR等高潜力双抗赛道逐步建立优势。
率先在实体瘤中取得实质性突破的是CD3/DLL3双抗,在预后较差且缺乏有效治疗手段的小细胞领域,安进/百济的塔拉妥单抗已率先获批,且仅上市半年便创下了1.15亿美元的销售佳绩,迅速印证了这一技术路径的商业化潜力。紧随其后的,是国产药企在这一新兴赛道上的迅速响应与集中发力。目前全球处于临床阶段的三款CD3/DLL3双抗中,有两款出自中国本土企业(恒瑞与信达),且多家公司已在临床前阶段提前布局,有望持续释放竞争力。
来源:医药魔方NextPharma数据库研发赛道排名
CLDN18.2作为近年来最受关注的新兴靶点之一,在/等实体瘤中有着较高的表达率,目标人群明确,且目前全球尚无针对该靶点的双抗药物获批,窗口期仍然存在。齐鲁制药和信达生物率先在这一赛道上突围,双双进入临床领先梯队,早期数据显示出良好的安全性和抗肿瘤活性。齐鲁更是在近期启动了CD3/CLDN18.2双抗联合化疗用于晚期胰腺癌一线治疗的注册性III期临床,显露出加速推进的战略意图。与此同时,鲁南制药、君实、东阳光、博安等企业也相继展开布局,从临床前到I期形成梯队推进。随着更多数据的积累,这一靶点有望成为国产TCE切入实体瘤的重要突破口。
来源:医药魔方NextPharma数据库研发赛道排名
CD3/EGFR双抗则瞄准了 耐药难题 ,EGFR在多类肿瘤中高表达且在()里高频突变,耐药后化疗成为无奈之选。时迈药业的SMET-12作为全球研发进度最快的CD3/EGFR双抗,正尝试通过一种全新的机制突破耐药瓶颈。该药同时结合EGFR阳性肿瘤细胞和T细胞,激活T细胞释放细胞因子杀伤肿瘤,不仅克服传统EGFR靶向药物的耐药问题,且对旁路激活导致耐药的患者仍然有效。
在I期临床中,SMET-12联合特瑞普利单抗及化疗治疗EGFR突变且TKI耐药的患者时,ORR达到了41.7%,DCR为100%。其下一代CD3/EGFR双抗CMDE005进一步引入了遮蔽肽设计,通过封闭CD3在正常组织中的结合活性,有效避免了T细胞过度激活导致的毒副反应,为这类双抗的深入开发提供了更安全的路径。随着机制与数据的双重推进,国产EGFR双抗赛道或将迎来全新的发展机遇。
来源:医药魔方NextPharma数据库研发赛道排名
双通路阻断策略同样在实体瘤治疗中展现出强劲势头。以EGFR/c-Met双抗为代表,强生的埃万妥单抗已完成机制验证并成功上市,在EGFR突变型NSCLC的一线治疗中,其与三代TKI联合使用可将患者的PFS延长7个月,该药还可联合化疗进一步覆盖更多NSCLC一线、二线适应症。国产同类产品中,普米斯/翰森已推进至II/III期临床,贝达的MCLA-129处于II期,并已授权海外;岸迈、恒瑞、正大天晴等企业也在早期临床持续推进中。
来源:医药魔方NextPharma数据库研发赛道排名
在PD-(L)1类双抗领域,除目前较为火爆的PD-(L)1/VEGF组合外,PD-(L)1与LAG3、TIGIT、4-1BB等多种新型组合亦受到广泛关注。通过不同免疫调节机制的协同放大,这些双抗有望进一步提升免疫治疗在实体瘤中的疗效瓶颈,为国产双抗在全球市场的竞争中增添新重要砝码。
总结
近两年,国产双抗热度持续攀升,迈入 全球输出 黄金时代。在PD-(L)1/VEGF双抗交易持续刷新交易纪录之下,国产药企并未止步于此,而是不断将目光投向其他高潜力的新靶点组合,拓宽双抗创新的广度与深度。
眼科领域的Ang2/VEGF双抗,凭借未被满足的治疗需求和良好的临床前景,有可能成为双抗出海的新突破口;血液瘤与自免双向拓展的CD3/BCMA、CD3/CD20、CD3/CD19三大TCE赛道,亦在快速兑现商业价值,并构建起更丰富的BD筹码;而在实体瘤领域,无论是TCE靶点如DLL3、CLDN18.2、EGFR,还是双通路阻断如EGFR/c-Met、PD-(L)1/多免疫组合,国产创新管线都在 跑步前进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100医药网”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100医药网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100医药网”。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87%用户都在用100医药网APP 随时阅读、评论、分享交流 请扫描二维码下载->

- 相关报道
-
- iScience:惊!夜间喝咖啡竟会增加冲动行为,尤其是女性 (2025-08-08)
- 事关脑机接口家当立异倒退 七部分宣布重磅文件 (2025-08-08)
- PD-(L)1/VEGF之后,双抗BD的新王牌藏在哪? (2025-08-08)
- 辉瑞2025H1:ADC产品销售收入15亿美元,还有130亿美元BD弹药 (2025-08-08)
- Nature Methods:从“我猜”到“我证”的进化——当AI学会主动查资料,我们离“可信科研伙伴”更近一步 (2025-08-08)
- Science:解码“冬眠超能力”!下丘脑中的远古基因开关,或将改写人类代谢的未来 (2025-08-08)
- 专家报告派特灵新进展 2025妇产科医师大会聚焦中医药创新 (2025-08-07)
- Nature:免疫系统不认“脸”,只认“伤”?“细胞破损”才是拉响过敏警报的通用语言 (2025-08-07)
- 陆军军医大学最新论文登上Cell头条 (2025-08-07)
- Cell重磅:AI从头设计生成小型结合蛋白,大幅提高先导编辑效率 (2025-08-07)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