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医药网首页 > 医药资讯 > 医药营销 > 癌症还会“绑架”机体的神经系统?!Nature: 癌细胞能够主动损害机体周围神经,引发慢性炎症,进而诱导免疫系统“叛变”

癌症还会“绑架”机体的神经系统?!Nature: 癌细胞能够主动损害机体周围神经,引发慢性炎症,进而诱导免疫系统“叛变”

来源:100医药网 2025-08-27 09:39

来自德克萨斯大学MD安德森癌症研究中心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揭示了一种全新的抗癌耐药机制,即癌细胞会主动损伤机体周围的神经从而引发慢性炎症,进而“教唆”免疫系统“叛变”并导致免疫治疗失败。

你是否能想象,癌症这一无情的病魔,不仅无情地侵蚀人体器官,还能狡黠地 操控 神经系统,进而使免疫治疗这一抗癌利器失去效力?这并非科幻小说中的情节,而是一项前沿科学研究揭示的惊人事实。

近日,发表于国际顶尖杂志《Nature》上,题为 Cancer-induced nerve injury promotes resistance to anti-PD-1 therapy 的研究报告,由德克萨斯大学 MD 安德森癌症研究中心等全球 30 多家顶尖机构携手合作完成,为我们揭开了全新的抗癌耐药机制 癌细胞能够主动损害机体周围神经,引发慢性炎症,进而诱导免疫系统 叛变 ,最终致使免疫治疗宣告失败。这项意义非凡的研究,不但精准阐释了部分患者对 PD-1 抑制剂治疗无反应的深层原因,更为逆转耐药提供了一系列创新策略。

一、神经受伤,免疫治疗就 失灵 ?

研究人员最初将目光聚焦于 神经周围侵犯 (PNI,Perineural Invasion)这一现象。早在多年前,临床医生便已察觉,当癌细胞包绕或侵入神经时,患者的预后往往不容乐观,尤其是在皮肤鳞癌、黑色素瘤、胃癌等多种癌症类型中,PNI 更是作为显著的 不良预后指标 频繁出现。然而,长久以来,神经遭受癌细胞侵犯后究竟发生了何种变化,始终是未解之谜。

通过对 56 名接受 PD-1 抑制剂治疗的皮肤癌患者展开深入分析,研究人员惊异地发现,在治疗无响应的患者群体中,高达 50% 存在 PNI 现象;而在治疗有响应的患者里,这一比例仅为 15%。这一数据清晰表明,神经被侵犯的患者,对免疫治疗产生耐药性的可能性显著增加。进一步深入探究后,研究者们发现,这些受侵犯的神经呈现出 受伤状态 ,它们会大量高表达 ATF3 等损伤标志物,仿佛在绝望地发出 SOS 求救信号。由此可见,神经损伤与机体对抗 PD-1 疗法的耐受性之间,存在着直接且紧密的关联。

神经损伤或与机体对抗PD-1疗法的耐受性直接相关

二、癌细胞如何处心积虑地 攻击 神经?

为了精准模拟癌细胞侵犯神经的全过程,科学家们在显微镜下对癌细胞与神经的互动进行了实时细致的观察。结果令人大为震惊,癌细胞不仅会迅速贴近神经,还会如同饥饿的老鼠啃咬电线一般,直接 啃食 神经外层至关重要的髓鞘。髓鞘作为神经的 绝缘保护皮 ,一旦遭到破坏,神经信号的传递便会大幅变慢,甚至完全中断。研究人员通过严谨的电生理实验有力证实,肿瘤周围的神经确实出现了严重的 信号故障 。

不过,受伤的神经并不会消极地 坐以待毙 。它们会立即启动自身的自我修复程序,同时释放出 IL-6 和干扰素等炎症因子,急切地召唤免疫细胞前来救援。这本是机体正常的自我修复反应,然而在肿瘤这一特殊环境中,这一反应却被癌细胞巧妙地 利用 ,成为了癌细胞进一步作恶的 帮凶 。

三、慢性炎症:免疫系统的 特洛伊木马

随着肿瘤不断生长扩大,越来越多的神经遭到侵犯,炎症反应也逐渐从最初的 急性修复 模式,悄然转变为 慢性破坏 模式。在这一过程中,大量的免疫抑制细胞,如 M2 型巨噬细胞、耗竭性 T 细胞等,会被源源不断地招募到肿瘤周围。令人遗憾的是,这些免疫细胞不但不会对癌细胞发起攻击,反而会 劝退 那些本应发挥抗癌作用的免疫细胞。这一过程就如同一场精心策划的 特洛伊木马 行动,神经发出的求救信号,竟被癌细胞恶意篡改成了 召集免疫抑制部队 的指令。

研究人员借助先进的空间转录组学技术,直观清晰地展示了这种 神经 - 免疫共谋 现象。在神经受伤的区域,免疫抑制标志物显著升高,更为糟糕的是,这种抑制状态会迅速扩散至整个肿瘤微环境,使得肿瘤得以在免疫逃逸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四、逆转耐药:从 断神经 到 阻断信号

令人振奋的是,研究人员并未仅仅满足于机制的阐释,而是进一步勇敢地探索逆转耐药的有效方法。他们尝试了多种极具创新性的策略:

1. 手术切断神经(去神经术):这一策略旨在从物理层面阻止癌细胞继续 骚扰 神经,切断癌细胞与神经之间的不良联系,从而为后续治疗创造有利条件。

2. 基因敲除 ATF3:通过精准的基因编辑技术,使神经无法发出损伤信号,从根源上阻断癌细胞利用神经损伤信号作恶的途径。

3. 阻断 IL-6 或干扰素受体:通过药物干预,切断炎症信号的传递路径,阻止免疫抑制细胞被大量招募,进而恢复肿瘤微环境中的免疫平衡。

令人惊喜的是,这些策略均取得了一致的积极结果:只要成功中断 神经损伤 - 炎症 这条关键通路,就能显著恢复 PD-1 抑制剂的治疗疗效。特别是在动物模型实验中,联合使用抗 PD-1 + 抗 IL-6R 抗体,能够显著抑制肿瘤的生长,为癌症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曙光。

五、启示与展望

这项研究不仅揭示了一种全新的耐药机制,更开辟了一个新兴领域: 癌症神经免疫学 (Cancer Neuroscience);它提醒我们,癌症不是一个孤立的 肿块 ,而是一个系统性疾病,能操控人体的神经网络和免疫系统。

未来研究人员还将进一步研究检测神经损伤标志物(比如ATF3)来预测免疫治疗响应,同时开发针对神经-免疫轴的新型药物并结合神经调节与免疫治疗来实现 双通路 抗癌。这项研究告诉我们,抗癌之战远不止 细胞打细胞 那么简单,其涉及神经、免疫、炎症等多重网络,更像是一场 信息战 。(100yiyao.com)

参考文献:

Baruch, E.N., Gleber-Netto, F.O., Nagarajan, P.et al..Nature (2025). doi:10.1038/s41586-025-09370-8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100医药网”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100医药网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100医药网”。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87%用户都在用100医药网APP 随时阅读、评论、分享交流 请扫描二维码下载->

医药网新闻
返回顶部】【打印】【关闭
扫描100医药网微信二维码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