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TT:谁动了T细胞的DHA?复旦团队发现肝癌新机制,TACC3促进肿瘤消耗亚油酸,损害CD8阳性T细胞的毒性 |
![]() |
STTT:谁动了T细胞的DHA?复旦团队发现肝癌新机制,TACC3促进肿瘤消耗亚油酸,损害CD8阳性T细胞的毒性
来源:奇点糕 2025-09-01 09:56
本研究的核心发现是TACC3通过重编程脂质代谢,抑制了CD8+T细胞的抗肿瘤功能,从而导致HCC对免疫治疗的耐药。上海复旦大学贾户亮、钦伦秀、陈迪宇等人发表在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杂志的最新论文,揪出了抢走T细胞补品、为治疗捣乱的 歹徒 。
他们发现,肝(HCC)细胞表达的转化酸性卷曲螺旋蛋白3(TACC3)能够通过稳定关键代谢酶的表达,促进肿瘤里多不饱和脂肪酸的代谢,从而降低DHA水平,削弱肿瘤浸润CD8+T细胞的细胞毒性,打造免疫抑制肿瘤微环境,进而削弱免疫治疗的效果。靶向肝脏TACC3的治疗策略能够显著提高HCC小鼠对免疫治疗的反应,改善生存。
论文首页截图
肝细胞癌(HCC)是全球癌症死亡率最高的之一。近年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为HCC的治疗带来了突破,尤其是针对PD-1/PD-L1的免疫疗法,但治疗效果并非在所有患者中都能显著体现,尤其是对于部分免疫耐药的患者,免疫治疗的效果有限。因此,揭示免疫耐药的机制,寻找新的治疗靶点,是当前亟待解决的科学问题。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团队首先分析了国际癌症基因组联盟(ICGC-LIHC)数据集和七个GEO数据集(GSE14520、GSE36376、GSE25097、GSE54236、GSE36411、GSE64041、GSE98620)里的差异表达基因,通过这些数据识别导致HCC免疫疗法耐药性和进展的潜在驱动基因。结果显示,TACC3是免疫治疗耐药中最具潜力的候选基因之一。
研究团队从临床获取了20例接受免疫治疗的HCC患者活检样本,对TACC3这一 不速之客 的身份进行了确认。他们发现,TACC3在免疫治疗耐药的HCC患者中明显上调,并且其肿瘤表达水平与患者的肿瘤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提高相关,与总生存期、无复发生存期、无进展生存期较差相关。
接着,结合基因敲除实验,研究者们对HCC小鼠模型的肿瘤微环境组成进行分析,发现TACC3是HCC细胞表达的免疫负调节因子,通过阻碍肿瘤CD8+T细胞的浸润和功能,导致HCC肿瘤微环境的免疫细胞组成发生改变,使肿瘤倾向于免疫抑制状态。scRNA-seq分析结果显示,TACC3水平与PD-1、CTLA-4等免疫检查点、免疫抑制性细胞水平呈正相关,而与NK细胞、CD8+效应T细胞等细胞毒性免疫细胞的浸润呈负相关。
进一步研究表明,TACC3使坏的方式,是对HCC肿瘤微环境的代谢进行重塑,剥夺CD8+T细胞的营养补给亚油酸(DHA)。
具体来看,HCC细胞中,TACC3与两种RNA结合蛋白LARP1、PABPC1共同作用,可以帮助稳定脂肪酸CoA合成酶4(ACSL4)的mRNA,增加ACSL4的表达;ACSL4作为关键酶,负责将DHA等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转化为脂肪酸-CoA;于是在TACC3的推动下,PUFA代谢加速,导致HCC细胞内和肿瘤微环境中DHA的含量降低,进而损害了CD8+T细胞的肿瘤清除能力,协助逃逸,让T细胞在免疫治疗下有心而无力。
而通过改变TACC3的表达,可以恢复DHA水平,增强CD8+T细胞的抗肿瘤能力。
基于这一机制,研究者们设计了针对TACC3的干预策略,开发了N-乙酰半乳糖胺(GalNAc)结合的小干扰RNA(siRNA)药物,GalNAc siTACC3。其中,GalNAc因与肝细胞表面的去半乳糖蛋白受体具有高亲和力,被广泛用于开发肝脏靶向药物载体。
研究结果显示,GalNAc siTACC3能够通过肝脏特异性输送有效抑制TACC3的表达,与PD-1抑制剂联合使用具有协同效果。HCC小鼠实验中,GalNAc siTACC3能够显著改善免疫治疗效果,提高CD8+T细胞的抗肿瘤活性,推动TME由免疫 冷 肿瘤转变为免疫 热 肿瘤。这一联合治疗不仅能够抑制HCC小鼠肿瘤的生长,还延长了小鼠的生存期。
本研究的核心发现是TACC3通过重编程脂质代谢,抑制了CD8+T细胞的抗肿瘤功能,从而导致HCC对免疫治疗的耐药。
这为HCC免疫治疗的优化提供了新的视角,表明TACC3不仅是HCC免疫治疗耐药的潜在生物标志物,还为未来的开辟了新的方向。结合GalNAc siTACC3与PD-1抑制剂的联合治疗策略,预示着HCC治疗的新机遇,尤其是对于那些传统免疫治疗反应较差的患者,可能为其带来更为有效的治疗选择。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100医药网”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100医药网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100医药网”。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87%用户都在用100医药网APP 随时阅读、评论、分享交流 请扫描二维码下载->

- 相关报道
-
- 东南大学发表最新Cell子刊论文 (2025-09-01)
- 《科学》:巨噬细胞又闯祸了!上海交通大学团队发现促进白色脂肪生成的巨噬细胞亚群,TGFβ1或成抗肥胖靶点 (2025-09-01)
- STTT:谁动了T细胞的DHA?复旦团队发现肝癌新机制,TACC3促进肿瘤消耗亚油酸,损害CD8阳性T细胞的毒性 (2025-09-01)
- Circulation:脾脏中的边缘嗜金属巨噬细胞在心脏病发作后发挥了令人惊讶的作用 (2025-09-01)
- Cell Genomics:广州医科大学等单位联合开发单细胞CRISPR扰动技术破解复杂遗传位点调控难题,揭示隐性调控新机制 (2025-09-01)
- Nat Commun:肾脏纤维化与肠道细菌产生的corisin分子有关 (2025-08-31)
- 《癌症研究》:保胎药是肝癌“克星”?中国医科大学/河南医药大学/山东大学团队发现,催产素受体能驱动肝癌发生,保胎药阿托西班可阻断 (2025-08-30)
- Cell:阻断脑-肝通讯可能会阻止癌症导致的致命体重下降 (2025-08-30)
- Nature Methods:当深度学习遇见纯净数据,DeepMVP为精准医学画出蛋白质功能新图谱 (2025-08-30)
- Nature:宫内“压力”实录——母亲的情绪,如何悄悄“编程”了宝宝的湿疹命运? (2025-08-30)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