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和自身免疫病有救了?Nat Biomed Eng:特殊的定制化蛋白或能帮助机体移除有害细胞,攻克癌症与自身免疫病有新招 |
![]() |
来源:100医药网 2025-09-05 09:36
与现有的CAR-T细胞疗法和抗体药物相比,作为一种蛋白质疗法,Crunch有望通过简单的注射方式给药,从而避免CAR-T疗法中需要从患者体内收集血液细胞、在实验室中进行修改后再输回的复杂过程。在人体这个复杂的 生态系统 中,每天都有大量的细胞自然死亡,这些 垃圾细胞 需要被及时清理掉来维持身体的正常运转,而细胞中的吞噬细胞就像是人体内的 清洁工 ,其能通过识别细胞表面的 吃我 信号来清除这些死亡细胞;然而,当诸如或过度活跃的免疫细胞等一些有害的活细胞开始在体内 捣乱 时,机体自身的清理系统就会显得有些力不从心。
近日,一篇发表在国际杂志Nature Biomedical Engineering上题为 Phagocytic clearance of targeted cells with a synthetic ligand 的研究报告中,来自日本京都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开发出了一种名为Crunch的新型蛋白质工具,其能利用机体的自然清理机制来清除这些有害细胞,从而为癌症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等的治疗带来了新的曙光。
癌症和自身免疫性疾病是当今全球范围内的重大健康挑战,WHO数据显示,癌症是全球第二大死因,每年有近千万人被出患有癌症且数百万人因此死亡。研究者表示, Crunch是一种合成蛋白质,全称为 Connector for Removal of Unwanted Cell Habitat ,其能通过修改一种名为ProS的蛋白质来实现对特定细胞的清除,而ProS通常能帮助吞噬细胞识别死亡细胞,而Crunch则被设计成能识别并标记那些我们想要清除的特定活细胞,比如癌细胞或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异常免疫细胞。
研究者Yuki Yamato教授表示,我们所做的就是利用人体的自然清理系统将其重新编程从而清除那些本不应存在的活细胞,我们通过替换ProS中检测死亡细胞的部分就能将其改造成能识别特定活细胞表面独特蛋白质的传感器。一旦Crunch与目标细胞结合,其就会将该细胞与吞噬细胞连接起来,随后吞噬细胞就会像处理死亡细胞一样将其吞噬并分解。Crunch的工作原理类似于一种高精度的 送货标签 ,其本身并不直接杀死细胞,而是通过标记细胞来欺骗免疫系统认为这些细胞已经准备好被清除,从而让机体自身利用其日常依赖的清理过程来清除这些细胞;这种精准的清除方式不仅能减少对正常细胞的误伤,还能避免传统治疗方法中常见的副作用。
文章中,研究人员在小鼠模型中对Crunch进行了测试,他们首先利用Crunch清除了表达特定细胞表面蛋白的癌细胞,这些细胞被设计成可以追踪的绿色荧光蛋白标记;结果显示,Crunch能成功清除这些癌细胞并减少肿瘤的生长,此外,研究人员还利用Crunch清除了系统性红斑模型中的特定免疫细胞,这种疾病中免疫系统会攻击健康组织,在这两种情况下,Crunch都能成功清除有害细胞并减轻疾病的症状。Crunch的另一个亮点在于其可定制性,由于Crunch的靶向传感器能根据不同的疾病进行修改,其就像一个可定制的平台一样。研究人员表示,他们能从抗体和细胞疗法中借鉴靶向传感器的设计,将其应用于Crunch,这种灵活性就使得Crunch有潜力成为一种适用于多种疾病的新型治疗方法。
Jun Suzuki教授说道,我们相信Crunch或能成为一种新的疗法并能适应多种疾病。其也可以作为一个生态系统来整合各种治疗工具,目前我们正在努力使Crunch更安全、更容易生产,并在实际应用中更有效。Crunch的出现不仅为癌症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也为未来的医学研究开辟了新的方向。与现有的CAR-T细胞疗法和抗体药物相比,作为一种蛋白质疗法,Crunch有望通过简单的注射方式给药,从而避免CAR-T疗法中需要从患者体内收集血液细胞、在实验室中进行修改后再输回的复杂过程。此外,Crunch的精准清除机制和可定制性也能使其在治疗多种疾病方面具有巨大潜力。(100yiyao.com)
参考文献:
Yamato, Y., Suzuki, J. .Nat. Biomed. Eng (2025). doi:10.1038/s41551-025-01483-9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100医药网”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100医药网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100医药网”。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87%用户都在用100医药网APP 随时阅读、评论、分享交流 请扫描二维码下载->

- 相关报道
-
- 普通感冒竟能“防新冠”?!最新研究:感染鼻病毒后 30 天内,新冠感染风险能降低近一半 (2025-09-05)
- 癌症和自身免疫病有救了?Nat Biomed Eng:特殊的定制化蛋白或能帮助机体移除有害细胞,攻克癌症与自身免疫病有新招 (2025-09-05)
- Nature:发现脑肿瘤致命弱点,限制这种氨基酸,抑制肿瘤生长和扩散 (2025-09-05)
- 超1400亿美元!ADC赛道交易格局分析及潜在重磅BD品种盘点 (2025-09-04)
- 揪出阿尔茨海默病的“小刺客”!最新研究:血液细胞外囊泡带 C1q 过血脑屏障,促神经元产 Aβ 加速病情 (2025-09-04)
- Nature Cancer:任善成团队等开发AI大模型,实现前列腺癌无创精准诊断与分级 (2025-09-04)
- Diabetes:科学家开发出一种能预测新生儿患2型糖尿病风险的简单测试手段 (2025-09-03)
- Cell子刊:浙江大学贺永/吴梦婕/尹俊团队开发生物水凝胶电池,用于组织再生及心脏起搏 (2025-09-03)
- 灵活组合、高通量兼容,万泰生物"九项呼吸道病原体核酸检测试剂盒"获批 (2025-09-02)
- 突破内分泌治疗耐药!PNAS新研究:靶向TRIM24降解,为ERα阳性乳腺癌患者带来新希望 (2025-09-02)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