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邓彦翔/周畹町团队将空间多组学技术扩展至DNA甲基化领域 |
![]() |
来源:生物世界 2025-09-07 14:30
该研究首次开发出一种新型 DNA 甲基化空间多组学技术——Spatial-DMT。该技术可在同一组织切片上同时绘制 DNA 甲基化和基因表达的空间图谱,并达到近单细胞分辨率。组学分析的空间分辨率,对于理解组织生物学至关重要。目前,我们还缺乏对 DNA 甲基化进行空间定位的能力,而 DNA 甲基化作为一种经典的表观遗传标记,在转录调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2025 年 9 月 3 日,宾夕法尼亚大学邓彦翔团队与周畹町团队合作,在Nature期刊发表了题为:Spatial joint profiling of DNA methylome and transcriptome in tissues的研究论文。
该研究首次开发出一种新型DNA 甲基化空间多组学技术 Spatial-DMT。该技术可在同一组织切片上同时绘制 DNA 甲基化和基因表达的空间图谱,并达到近单细胞分辨率。研究团队将该技术应用于小鼠胚胎及出生后的小鼠大脑,生成了高质量的 DNA RNA 双模态组织图谱,揭示了 DNA 甲基化如何与转录协同作用,定义细胞身份、驱动发育程序的空间机制。
DNA 甲基化是一种关键的表观遗传机制,通过调控染色质结构和转录机制的可及性来调控基因表达和细胞状态。这种表观遗传修饰在不同细胞类型、发育阶段和环境条件下会发生动态变化。异常的胞嘧啶甲基化模式与多种疾病相关,包括癌症、自身疾病和炎症。此外,在衰老组织中也观察到了 DNA 甲基化水平的变化,这有助于形成用于预测生理年龄和实际年龄的生物标志物和时钟模型。
尽管单细胞甲基化组分析取得了进展,但完整组织的空间信息缺失限制了我们对组织发育和疾病进展过程中基因调控的理解。新兴的空间多组学技术如今能够对原位组织微环境中的分子特征进行分析,极大地提升了我们对生物体复杂性的原位理解。
然而,目前的空间方法仅限于组蛋白修饰、染色质可及性、转录组和选定的蛋白质组。DNA 甲基化的直接空间定位一直无法实现,致使这一关键的表观遗传层面未得到充分探索。
在这项新研究中,研究团队开发了一种新型DNA 甲基化空间多组学技术 Spatial-DMT,该技术能够在接近单细胞分辨率下对同一组织切片的全基因组 DNA 甲基化和转录组进行空间共分析。
将该技术应用于小鼠胚胎发生过程以及小鼠出生后的脑部,从而生成了丰富的 DNA-RNA 双模态组织图谱。这些图谱揭示了已知甲基化生物学的空间背景及其与基因表达的相互作用。这两种模式在空间模式上的协调一致与区别突显了在哺乳动物发育和大脑功能的空间编程中,细胞身份的分子定义具有协同作用。
通过整合小鼠胚胎在两个不同发育阶段的空间图谱,研究团队重建了哺乳动物胚胎发生过程中表观基因组和转录组的动态变化,揭示了序列、细胞类型和区域特异性甲基化介导的转录调控的细节。
总的来说,该研究开发的Spatial-DMT 技术将空间组学的范围扩展至包含 DNA 胞嘧啶甲基化,从而能够更全面地理解发育和疾病过程中组织生物学的情况。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100医药网”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100医药网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100医药网”。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87%用户都在用100医药网APP 随时阅读、评论、分享交流 请扫描二维码下载->

- 相关报道
-
- 业内子士山西太原聚焦生物医药行业牌号品牌维护 (2025-09-08)
- Nature:Cas9的“B面人生”——从基因剪刀到免疫记忆的调速器 (2025-09-08)
- 清华×北大合作发表Cell子刊论文:揭开口腔病毒与肥胖和糖尿病的关联 (2025-09-08)
- 《细胞·代谢》: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团队发现,限制含硫氨基酸摄入或可改善自闭症相关社交障碍! (2025-09-07)
- 干细胞抗抑郁!中国科学院×复旦大学合作论文登上Cell Stem Cell封面 (2025-09-07)
- Nature Genetics:为中心粒划界——DNA甲基化对中心粒定位与基因组完整性的双重调控 (2025-09-07)
- Nature:邓彦翔/周畹町团队将空间多组学技术扩展至DNA甲基化领域 (2025-09-07)
- 北京大学最新Cell子刊:激活肿瘤细胞焦亡,提高抗肿瘤免疫效果 (2025-09-06)
- Nature:突破罕见病治疗困境!科学家发现巴氏综合征的新型治疗靶点 (2025-09-06)
- Cell子刊:天津医科大学李祥春/陈可欣团队开发AI大模型,对原发灶不明癌症进行分类和定位 (2025-09-06)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