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MO创纪录!中国药企策略跃迁:从大单品到“爆品链” |
![]() |
来源:医药魔方 2025-10-19 16:42
在ESMO 2025大会上,中国学者研究成果的数量与质量实现双突破:由中国学者主导的入选“突破性摘要”(研究高达23项,更有3项重磅成果进入最高学术等级的“主席论坛”进行口头报告。冷空气让十月中下旬的德国柏林透着些寒意,但正在这里进行的2025年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SMO)年会却讨论氛围热烈。
作为全球肿瘤学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学术盛会之一,ESMO年会每年公布的多项重要研究成果都指引着全球的方向和趋势,今年亦是如此。但与往年不同的是,中国肿瘤领域的研究在今年成为了全场焦点。
在ESMO 2025大会上,中国学者研究成果的数量与质量实现双突破:由中国学者主导的入选 突破性摘要 (LBA,Late-Breaking Abstracts)研究高达23项,更有3项重磅成果进入最高学术等级的 主席论坛 进行口头报告,这一数据不仅创造了中国学者在ESMO LBA领域的历史新高,更意味着中国创新药从 跟随 到 引领 的跨越。
从创新药管线数量位居全球前列,到BD浪潮中创新药资产备受全球资本追捧,再到突破性研究倍增,可以看到中国创新药已经实现了价值创造、价值兑现,乃至价值增值的全面升级。
这也同样为中国药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有核心大单品,还要有持续不断、丰富的组合式产品及系统性布局来提供源动力。而过去数年管线积累深厚、布局领域广泛、能内生性增长、 基本面 扎实的企业则更有这样的资本和潜力,例如:恒瑞医药、中国生物制药等。
如何从打造出单一爆品到在 海面 下构建出领域乃至整个肿瘤领域的产品版图,中国生物制药的操作很值得分析和借鉴。
已露锋芒 的库莫西利
涵盖乳腺癌、、消化道肿瘤等多个关键疾病领域的多项最新研究成果在ESMO 2025大会上大放异彩,其中也包括乳腺癌领域国产创新药库莫西利(TQB3616)。
今年8月,中国生物制药下属企业正大天晴宣布其自主研发的1类创新药库莫西利(TQB3616)胶囊联合氟维司群注射液治疗晚期乳腺癌患者的三期临床试验(TQB3616-Ⅲ-02)入选ESMO 2025年会 突破性摘要 (LBA)。而其 突破性 重点体现在对耐药性的解决上。
HR+/HER2-乳腺癌(激素阳性/HER2阴性乳腺癌)约占全部乳腺癌的65%-70%,是乳腺癌中最常见的亚型。《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乳腺癌(2024版)》等权威指南一致推荐CDK4/6抑制剂联合内分泌治疗用于HR+/HER2-晚期乳腺癌一线治疗。但随着CDK4/6抑制剂的广泛应用,耐药问题成了临床上的重大挑战。
研究显示,同时靶向CDK2、CDK4及CDK6有望在一定程度上克服CDK4/6抑制剂耐药问题,增强抗肿瘤疗效。而新一代CDK2/4/6抑制剂库莫西利也确实在临床前数据上展现出了潜力:其对CDK2、CDK4活性强于CDK4/6抑制剂哌柏西利和阿贝西利,其增强的CDK2和CDK4选择性抑制活性,有助于临床上延缓CDK4/6抑制剂的耐药性产生、减少骨髓抑制。
这些潜力在后期临床上获得了验证。TQB3616-Ⅲ-02研究(NCT04523272)是一项随机、双盲、平行对照、多中心Ⅲ期临床研究,是国内首个CDK2/4/6抑制剂联合氟维司群用于晚期乳腺癌一线治疗的关键Ⅲ期研究,经独立数据监查委员会(IDMC)判定已达成方案预设规定的主要有效性终点,用于晚期一线乳腺癌具有降低疾病进展或死亡风险的获益趋势。
2024年7月,国家药品监督局药品审评中心(CDE)已受理库莫西利联合氟维司群用于既往内分泌经治的HR+/HER2-局部晚期或转移性乳腺癌适应症的上市申请。
今年3月,正大天晴宣布库莫西利联合氟维司群用于既往未经治疗的HR+/HER2-局部晚期或转移性乳腺癌的Ⅲ期临床试验(TQB3616-Ⅲ-02)取得阳性结果。
今年7月,库莫西利胶囊联合氟维司群注射液用于HR+/HER2-局部晚期或转移性乳腺癌患者的初始内分泌治疗的新适应症上市申请获CDE受理。
随着这些适应症的拓展,库莫西利已逐渐覆盖HR+/HER2-乳腺癌一线、后线及辅助治疗。这一系列里程碑进展,也有望进一步扩大其临床获益人群并增加市场潜力空间。
据Nature文献预测,乳腺癌治疗药物市场规模预计将持续增长,2027年有望达到493亿美元。其中,海外的明星分子CDK4/6抑制剂Ribociclib(瑞波西利)和Abemaciclib(阿贝西利),2024年全球销售规模已分别超过30亿美元和53亿美元。
瑞银集团也在近期的报告中将库莫西利列为潜在的 重磅炸弹 药物,仅在中国的峰值销售额便超过20亿元。据医药魔方,BD重磅交易(总金额 10亿美元的交易)主要集中于研发进度排名全球前三的药品,进度排名越靠前的药品,交易金额上限也越高。医药魔方NextPharma数据库显示,不论是中国研发赛道还是全球研发赛道,库莫西利在CDK2/4/6靶点赛道的排名均为第一,其BD潜在价值不言而喻。
由点及线 :纵深布局乳腺癌
乳腺癌治疗药物市场规模的增长,也使其成为全球创新药物竞争最为密集的领域之一。面对这样的竞争,中国生物制药没有选择让库莫西利 一枝独秀 ,而是低调地通过在分型治疗和全周期治疗两个维度 下狠功夫 ,奠定其在乳腺癌治疗领域的护城河和领先地位。
在分型上,中国生物制药布局了乳腺癌领域HER2阳性(HER2+)、HER2低表达、HR阳性(HR+/HER2-)以及三阴性乳腺癌(TNBC)等全分子分型;在治疗周期上,中国生物制药系统性的覆盖了从辅助治疗,一线、二线及以上,到新辅助的全线治疗场景,力求为更多患者提供新的治疗选择。
细数其产品可以看到,除了已上市的晴可依(氟维司群注射液)、晴维时(依维莫司片)、赛妥(注射用曲妥珠单抗)、帕乐坦(帕妥珠单抗注射液)、晴唯依(哌柏西利胶囊)等临床基础治疗产品,以及即将上市的库莫西利胶囊(TQB3616)外,中国生物制药还有多款在研产品拥有巨大潜力,如TQB2102、TQB2930等。
HER2+乳腺癌约占全部乳腺癌的15%-20%,其侵袭性强、易复发转移的特点,一直是临床的重点与难点。目前的标准新辅助方案虽可为部分患者带来生存改善,但仍有部分患者的临床需求未能满足。而抗体偶联药物(ADC)的出现,则为更多的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TQB2102是中国生物制药自主研发的双特异性ADC,采用了双表位设计(靶向HER2的ECD2和ECD4表位),通过同时结合HER2阳性表面的ECD2、ECD4,增强药物内化效率,提升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这种设计避免了传统单抗或单靶ADC的局限性,尤其在HER2低表达肿瘤治疗中更具优势。
今年7月,TQB2102被CDE纳入突破性治疗品种,拟用于HER2阳性早期或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的新辅助治疗,有望重塑HER2阳性乳腺癌的疾病治疗格局。
此前,中国生物制药于2025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年会上披露了TQB2102的三项研究数据,其中,新辅助治疗HER2阳性乳腺癌的Ⅱ期研究结果显示,单药8周期组总病理完全缓解(tpCR)率达73.1%,6mg/kg剂量组tpCR率达76.9%,显著优于当前化疗联合双靶标准疗法(56%-66%)及同类ADC药物历史数据,刷新临床获益 天花板 。
截至目前,TQB2102共登记开展9项临床研究,包括乳腺癌、、肺癌、、/胃食管交界部癌等。除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研究外,HER2低表达乳腺癌也已进入Ⅲ期临床研究。随着未来在早期及低表达患者渗透提升,也将带动其市场空间的进一步扩增。
在HER2+乳腺癌治疗领域,中国生物制药的管线中除了TQB2102外,TQB2930的临床进展也备受行业关注。
TQB2930是中国生物制药自主研发的一款靶向HER2的双特异性抗体,一端靶向HER2的ECD2抗原表位(帕妥珠单抗结合位点),另一端互补结合HER2的ECD4抗原表位(曲妥珠单抗结合位点)。
TQB2930的潜力已在早期临床研究中得到初步验证。2025年ASCO大会上公布的临床结果显示,TQB2930有望为历经多线治疗失败,尤其是对新型HER2抗体偶联药物(ADC)产生耐药或不耐受的患者,提供新的治疗选择。
目前,TQB2930的首个Ⅲ期临床试验正在入组中。该Ⅲ期临床研究旨在评估TQB2930联合研究者选择的化疗对比曲妥珠单抗联合研究者选择的化疗治疗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TNBC(三阴性乳腺癌)是乳腺肿瘤中最具侵袭性的分子亚型,约占所有乳腺癌的15%。由于TNBC缺乏明确治疗靶点,对内分泌治疗及不敏感,目前一线治疗方案主要为化疗和疗法,但仅可为少数晚期乳腺癌患者带来临床获益,临床亟需更优的治疗方案。
对此,中国生物制药推出了 得福组合(PD-L1抑制剂贝莫苏拜单抗注射液联合盐酸安罗替尼胶囊) ,以实现免疫激活与调控的双重机制协同增效,重塑免疫抑制性肿瘤微环境(TME)。
在2025年ASCO大会上,一项三阴性乳腺癌随机对照研究结果重磅发布。该研究首次评估 得福组合 去化疗方案对比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用于复发性或转移性TNBC一线治疗的疗效与安全性。研究结果显示,受试者中位总生存期(OS)达到35.81个月,创下历史新高,为这一难治性乳腺癌亚型患者提供了全新的治疗方向。
而在乳腺癌最常见的亚型 HR+/HER2-乳腺癌治疗领域,除了库莫西利外,中国生物制药还差异化布局了TQB3915、TQB3912等产品。
TQB3915是新型选择性雌激素受体共价拮抗剂(SERCAs)。SERCAs是通过靶向独特的半胱氨酸残基来灭活野生型和突变型ER ,与之共价结合,阻断雌激素受体(ER)信号通路,达到抑制细胞增殖的效果。
TQB3912是AKT抑制剂。AKT是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的下游靶点,通过磷酸化其下游一系列底物来促进细胞生长、代谢、凋亡、血管新生等重要的细胞生物学过程,其在多种中都存在过度表达或活性失调的现象。
目前内分泌治疗(如ER下调剂,SERD)与CDK4/6抑制剂已成为HR+/HER2-BC全线治疗的基石方案,所以对现有疗法技术(包括SERD、CDK4/6抑制剂、PROTAC等)的升级是一家药企在该赛道核心竞争力的体现。这也就能看明白了中国生物制药在HR+/HER2-乳腺癌治疗领域的布局用意。
Citeline发布的《2025年医药研发年度回顾》报告显示,中国生物制药研发管线规模已进入全球制药企业25强,且排名靠前。
从数量看,在乳腺癌治疗领域的布局是中国生物制药庞大管线规模中的 冰山一角 ,而从这 一角 我们似乎也窥见了制药龙头企业谋略的深远与转型的细腻。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100医药网”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100医药网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100医药网”。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87%用户都在用100医药网APP 随时阅读、评论、分享交流 请扫描二维码下载->

- 相关报道
-
- ESMO创纪录!中国药企策略跃迁:从大单品到“爆品链” (2025-10-19)
- 登上Cell封面:中国科学院将CRISPR基因编辑与AI机器人结合,推动可持续农业发展 (2025-10-19)
- Nature子刊:启动子编辑,实现对转基因表达的精准调控 (2025-10-19)
- Nature Biotechnology:合成生物学新里程碑——DIAL框架下的启动子编辑新策略,实现基因表达的“无级变速” (2025-10-19)
- Science:我们与线粒体的古老契约——细胞如何清理“坏基因”? (2025-10-19)
- Nature:解剖代谢“双城”——AI深度学习揭示肝肠内部的功能新图景 (2025-10-18)
- JEM:黄波/张晓辉团队破解JAK2V617F突变引发血小板抑或红细胞增多的分子机制 (2025-10-18)
- 利奥制药在中国递交上市许可申请,持续推进Anzupgo®(德戈替尼乳膏)的全球可及 (2025-10-17)
- Nature:破解遗传密码!汉族人群多基因风险评分的突破性研究 (2025-10-17)
- Nature 揭秘大脑“我意已决”的瞬间:AI 抓包大脑“关门拒听”瞬间,神经轨迹突然大转弯 (2025-10-17)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