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书要改写了?!《细胞》发现:大结构域是“通关密码”,20% 蛋白质边合成边运输 |
![]() |
来源:100医药网 2025-09-29 14:34
加州理工学院的科学家们揭示了关于线粒体蛋白质如何从细胞质(细胞核周围的液体)中的核糖体递送到线粒体的新细节。令人惊讶的是,这个过程很大程度上是由蛋白质折叠的技术细节所决定的。线粒体作为细胞的 能量工厂 ,通过制造三磷酸腺苷(ATP)为绝大多数细胞功能供能。这个古老的细胞器起源于十亿多年前原始古菌与细菌的共生关系,随着进化,它将大部分基因转移到宿主细胞核中,如今 99% 的线粒体蛋白质都需在细胞质的核糖体上合成后,再精准递送到线粒体内部。
长期以来,主流观点认为这些蛋白质要等翻译完全结束后才会被导入线粒体,但加州理工学院 Shu-ou Shan 团队在《细胞》杂志发表的最新研究颠覆了这一认知:人类细胞中近 20% 的线粒体蛋白质,会在翻译过程中就 边合成边导入 ,而这一过程的核心,竟由蛋白质折叠的生物物理特性决定。
为精准捕捉这一动态过程,研究团队开发了选择性核糖体图谱(SeRP)技术。他们将线粒体外膜转运酶复合物(TOM 复合物,线粒体蛋白质导入的 门户 )中的 TOM22 亚基标记,通过纯化与 TOM 复合物结合的核糖体 - 新生肽链复合物(RNCs),直接鉴定出正在进行共翻译导入的蛋白质。结果显示,在 746 种明确检测到的线粒体蛋白质中,137 种(18.4%)会通过这种 边合成边导入 的方式进入线粒体,这些蛋白质被称为 共翻译 TOM 底物 。更关键的是,这些蛋白质几乎都携带 N 端线粒体靶向序列(MTS,又称前导序列) 一种引导蛋白质向线粒体移动的 地址标签 ,且它们大多最终定位到线粒体基质(占基质蛋白质组的 25.5%)或内膜(部分为基质定位的复合物亚基),极少涉及外膜蛋白质。
那么,为什么这些蛋白质需要 加急 在翻译时导入?
研究发现,它们有着鲜明的共同特征:分子量大(均超过 350 个氨基酸)、拓扑结构复杂。通过计算绝对接触序(ACO,衡量蛋白质折叠复杂度的指标),团队发现共翻译导入的蛋白质 ACO 值显著更高,这意味着它们的氨基酸残基在序列上相距更远,却需要相互结合才能形成正确三维结构,折叠难度远大于简单蛋白质。比如 NADH 脱氢酶铁硫蛋白 2(NDUFS2)、热休克蛋白 TRAP1 等。
在体外实验中,它们的共翻译导入效率比翻译后导入高出显著水平;而像 OMP25 这类小分子量、结构简单的蛋白质,两种导入方式效率无差异。 如果让这些大而复杂的蛋白质在细胞质中完成翻译,很容易形成不可逆的错误折叠结构,不仅自己无法导入,还会堵塞线粒体的导入通道, Shu-ou Shan 解释道。
更令人意外的是,仅凭 MTS 这个 地址标签 ,并不能启动共翻译导入。研究团队观察到一个反直觉的现象:MTS 通常在蛋白质翻译早期(前 100 个氨基酸内)就会从核糖体中暴露,但共翻译导入却要等到蛋白质合成到 200-800 个氨基酸时才启动,平均在 350 个氨基酸左右 此时一个较大的球状结构域已完全从核糖体中 露出 。比如泛醌生物合成 O - 甲基转移酶(COQ3),其导入起始于 281 个氨基酸合成时;若在 MTS 后插入一段 44 个氨基酸的重复序列,导入会延迟约 50 个氨基酸,且启动时暴露的蛋白质序列与野生型完全一致。通过对比结构相似但 N 端无序序列长度不同的同源蛋白(如 COQ8A 和 COQ8B),团队进一步确认:共翻译导入的启动,不取决于翻译时间或肽链长度,而是等待一个 第二信号 第一个大球状结构域的出现。
为验证这个大结构域的 开关 作用,团队做了两个关键实验。一是重构丙酮酸脱氢酶复合物中的二氢脂酰赖氨酸乙酰转移酶(DLAT):野生型 DLAT 的 N 端是三个小结构域(I-III),C 端是一个 220 个氨基酸的大结构域 IV,其共翻译导入要等到 600 个氨基酸合成(大结构域 IV 完全暴露)才启动;而将大结构域 IV 移到 N 端后,导入启动时间提前了 150 个氨基酸。
二是 移植实验 :将 DLAT 结构域 IV、琥珀酸半醛脱氢酶(ALDH5A1)结构域 I 等大球状结构域,插入到原本通过翻译后导入的苹果酸脱氢酶 2(MDH2)中,结果原本 慢导入 的 MDH2,竟开始以共翻译方式进入线粒体;而插入两个小结构域(DLAT 结构域 II+III)则无此效果。这表明,大球状结构域是可转移的 通关密码 ,能解除 MTS 早期的导入抑制。
为什么 MTS 早期会被 抑制 ?
研究发现,翻译早期的新生肽链会与其他核糖体通过新生肽相互作用(称为 co-co 相互作用),这种相互作用与蛋白质进入 TOM/TIM23 复合物(需未折叠状态)完全兼容 直到大结构域出现,co-co 相互作用才会消失,MTS 的 地址标签 才得以暴露并结合 TOM 复合物。此外,团队还排除了新生多肽相关复合物(NAC)的作用:NAC 是核糖体结合的早期因子,曾被认为参与线粒体蛋白质靶向,但降低或清除细胞中的新生多肽相关复合物后,共翻译导入的效率和时机均无变化,证明其并非必需。
这就像把登机牌锁在行李箱里,MTS 是登机牌,但要拿到它,需要大结构域这个 密码 来打开箱子, 论文第一作者 Zikun Zhu 形象比喻。这一发现揭示了细胞的精妙调控策略:通过 早期抑制 MTS+大结构域触发导入 的多层机制,既避免简单蛋白质占用共翻译通道,又确保复杂蛋白质能及时导入、不堵塞通路。
未来,深入解析这一过程的分子细节,或许能为线粒体功能异常相关疾病(如线粒体肌病、神经退行性疾病)提供新的治疗思路 比如通过调控蛋白质导入时机,修复线粒体蛋白质稳态。(100yiyao.com)
参考文献:
Zikun Zhu et al, , Cell (2025). DOI: 10.1016/j.cell.2025.07.021.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100医药网”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100医药网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100医药网”。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87%用户都在用100医药网APP 随时阅读、评论、分享交流 请扫描二维码下载->

- 相关报道
-
- 《自然》重磅: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找到“大脑调节器”,焦虑、精神分裂或迎精准疗法 (2025-09-29)
- 活性营养实验成果发布!我国首款婴幼儿及儿童免疫促进AI科学评价体系发布 (2025-09-29)
- 教科书要改写了?!《细胞》发现:大结构域是“通关密码”,20% 蛋白质边合成边运输 (2025-09-29)
- 浙江数字赋能院前急救:若何救得更快、更好、更优? (2025-09-29)
- 中国生物制作进入家当化减速症结期 (2025-09-29)
- 癌症医治用度,医保能报销若干? (2025-09-29)
- 2025年9月Cell期刊精华 (2025-09-29)
- 同舟共济助力健康 "镜"展笑颜汇聚甘泉 (2025-09-28)
- Cell子刊:于君/匡铭团队发现新型促癌肠道细菌,促进肝癌发展 (2025-09-28)
- Cell:在小鼠中发现一个控制食物、脂肪和盐渴望的大脑中心 (2025-09-28)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