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医药网首页 > 医药资讯 > 医疗器械行业 > 《细胞》:帕金森病治疗再获突破!韩国科学家发现,人胚胎干细胞衍生多巴胺祖细胞移植,可以改善运动症状,且高剂量疗效更佳

《细胞》:帕金森病治疗再获突破!韩国科学家发现,人胚胎干细胞衍生多巴胺祖细胞移植,可以改善运动症状,且高剂量疗效更佳

《细胞》:帕金森病治疗再获突破!韩国科学家发现,人胚胎干细胞衍生多巴胺祖细胞移植,可以改善运动症状,且高剂量疗效更佳

来源:奇点糕 2025-10-17 13:32

研究结果显示,治疗期间未观察到剂量限制性毒性或移植物相关不良事件;移植12个月之后,患者的运动症状得到了改善,高剂量时疗效更佳。

在过去的一年里,的细胞疗法,迎来了不少突破性进展。

去年6月份,斯隆 凯特琳癌症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在《细胞》杂志上发表一篇重要研究论文,[1]。有望破解胚胎和人多能衍生的多巴胺神经元在移植后,超90%都无法存活的难题。

今年4月份,美国纪念斯隆 凯特琳癌症中心的研究人员[2]和日本京都大学的研究人员[3],。有研究人员认为,这两项临床研究结果令人鼓舞,因为它们首次证实了异体干细胞移植治疗帕金森病的安全性[4]。

今天,由韩国延世大学医学院Dong-Wook Kim和Phil Hyu Lee领衔的研究团队,在《细胞》杂志上也发表了一项人胚胎干细胞衍生多巴胺能祖细胞移植治疗帕金森病的1/2a期临床试验数据。研究结果显示,治疗期间未观察到剂量限制性毒性或移植物相关不良事件;移植12个月之后,患者的症状得到了改善,高剂量时疗效更佳[5]。以上数据再次证实,干细胞移植治疗帕金森病是安全的,有必要开展更大规模的临床研究,探索治疗的效果。

图片

延世大学研究人员发起的这项临床研究,是一项针对帕金森病患者的单中心、开放标签、剂量递增的1/2a期临床试验(NCT05887466),研究目的是评估人胚胎干细胞衍生多巴胺能祖细胞移植治疗帕金森病的安全性和探索性疗效。

研究一共招募了12名中重度帕金森病患者(男性9名),平均年龄为60.3岁,患帕金森病的平均时间为10.5年。入组后,他们接受了利用人胚胎干细胞生成的高纯度多巴胺能祖细胞(A9-DPC)双侧壳核移植。所有受试者被分到两组,每组各6名患者,低剂量组移植了315万个细胞,高剂量组移植了630万个细胞,所有患者同时接受抑制治疗。

从安全性方面来看,在12个月的随访期内,共记录了32起不良事件,仅1例发生严重不良事件,所有不良事件均被评估为与A9-DPC无关。其中,1起事件与手术相关,3起事件(2名参与者)被认为可能与免疫抑制剂相关。此外,研究期间没有发现肿瘤形成或移植物异常生长的证据。基于以上结果,研究人员认为,A9-DPC移植在12个月的观察期内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从探索性临床疗效方面来看,与基线相比,参与者在未用抗帕金森病药物(OFF)状态下的症状有所改善,表现为运动障碍学会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MDS-UPDRS)第III部分(OFF)评分变化-14.1。其中,低剂量组MDS-UPDRS第III部分(OFF)评分变化为-12.7,高剂量组这一数据为-15.5;与低剂量组相比,高剂量组的改善程度随时间推移更大(p=0.019)。

图片

基于Hoehn和Yahr(H Y)量表(OFF)评分的结果显示,与基线相比,12个月时低剂量组的变化为-1.0分,高剂量组的变化为-1.7(改善);高剂量组与低剂量组相比,在每次随访中变化更为显著(p=0.045)。

不过,在用药状态(ON)下,与基线相比,参与者在12个月时的运动症状没有显著改善。其他探索性疗效指标,包括非运动症状量表(NMSS)、帕金森病问卷(PDQ-39)以及Schwab和England日常生活活动量表(SE-ADL)评分,在两组中也从基线到12个月有所改善。采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评估的认知功能,在12个月内未见显著变化。

在这个临床研究中,研究人员还探索性分析了脑部成像结果。术后进行的脑部MRI扫描显示,移植部位未见肿瘤形成或炎症反应。影像信号还反应出细胞已精确移植至壳核,且未发现移植细胞异常过度生长或异位迁移的迹象。后续18F-FP-CIT PET成像显示,移植部位壳核摄取增加,表明移植物存活、多巴胺能神经元成熟和突触神经支配。

总的来说,延世大学医学院团队的这项研究成果表明,双侧壳核A9-DPC移植是安全的,并可能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的帕金森病运动症状。这项研究与另外两个早期临床研究,都为帕金森病细胞疗法的临床转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期待后续更大规模的盲法对照试验,进一步证实细胞疗法的确切疗效和长期安全性。

参考文献:

[1].Kim TW, Koo SY, Riessland M, et al. TNF-NF- B-p53 axis restricts in vivo survival of hPSC-derived dopamine neurons. Cell. 2024;187(14):3671-3689.e23. doi:10.1016/j.cell.2024.05.030

[2].Tabar V, Sarva H, Lozano AM, et al. Phase I trial of hES cell-derived dopaminergic neurons for Parkinson s disease. Nature. 2025;641(8064):978-983. doi:10.1038/s41586-025-08845-y

[3].Sawamoto N, Doi D, Nakanishi E, et al. Phase I/II trial of iPS-cell-derived dopaminergic cells for Parkinson s disease. Nature. 2025;641(8064):971-977. doi:10.1038/s41586-025-08700-0

[4].Okano H. Clinical trials test the safety of stem-cell therapy for Parkinson s disease. Nature. 2025;641(8064):853-854. doi:10.1038/d41586-025-00688-x

[5].Chang et al., Phase 1/2a clinical trial of hESCderived dopamine progenitors in Parkinson s disease. Cell. 2025. doi:10.1016/j.cell.2025.09.010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100医药网”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100医药网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100医药网”。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87%用户都在用100医药网APP 随时阅读、评论、分享交流 请扫描二维码下载->

医药网新闻
返回顶部】【打印】【关闭
扫描100医药网微信二维码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
四川省职称评审贵州省职称评审云南省职称评审 陕西省职称评审甘肃省职称评审青海省职称评审 北京市职称评审上海市职称评审天津市职称评审 重庆市职称评审河北职称评审山西职称评审 辽宁职称评审吉林职称评审黑龙江省职称评审 江苏职称评审浙江职称评审安徽职称评审 福建职称评审江西职称评审山东职称评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