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ARDS 康复者总反复感染?《自然・免疫学》揪出元凶:缺氧悄悄“剪断”免疫细胞基因开关,后遗症持续半年以上 |
![]() |
新冠/ARDS 康复者总反复感染?《自然・免疫学》揪出元凶:缺氧悄悄“剪断”免疫细胞基因开关,后遗症持续半年以上
来源:100医药网 2025-10-30 11:06
研究团队发现,低氧似乎会在产生中性粒细胞的骨髓细胞上留下持久印记,这意味着即使在氧含量恢复正常后,其影响仍可能持续存在。新冠重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康复后,为啥总被感冒、肺炎找上门?
最新发表在《自然・免疫学》的研究给出了答案:缺氧不仅是发病时的 呼吸危机 ,还会给免疫系统留下 长期后遗症 它会瞄准骨髓里产生中性粒细胞的前体细胞,通过 组蛋白剪切 破坏基因调控,让成熟的中性粒细胞 战斗力锐减 ,哪怕氧气恢复正常,这种免疫缺陷也能持续 3-6 个月,甚至更久。更让人看到希望的是,研究还发现 BCG 疫苗或许能部分修复这种损伤,为改善长期免疫障碍提供了新方向。

中性粒细胞是人体对抗感染的 第一道防线 ,每秒能吞噬数十个细菌,还能通过脱颗粒释放 myeloperoxidase(MPO)等杀菌物质。但爱丁堡大学团队发现,经历过缺氧的人,这些 免疫战士 会变得 迟钝 。
他们研究了 26 名 ARDS 康复者(3-6 个月后),发现这些人的中性粒细胞表面 CD66b(激活标志物)升高、CD62L(黏附标志物)降低,处于异常激活状态却 力不从心 体外实验中,它们吞噬金黄色葡萄球菌(S. aureus)的效率比健康人低 30%,释放 -1 抗胰蛋白酶(杀菌关键蛋白)的量减少 26%,甚至对 LPS 刺激的存活能力异常增强,反而容易引发慢性炎症。更危险的是,这些康复者中近 40% 在出院后 6 个月内出现二次感染,细菌、真菌感染都有,而健康人群同期感染率不足 5%。
为了确认 缺氧 是罪魁祸首,团队还找了 20 名健康志愿者,让他们在玻利维亚 4775 米高海拔(氧饱和度从 98% 降到 80% 以下)停留 7 天。3-4 个月后检测发现,这些志愿者的中性粒细胞和 ARDS 康复者出现了几乎一样的问题:细胞骨架蛋白增多但颗粒 cargo 减少,MPO 释放量下降 48%,吞噬率降低 21%。
更关键的是,通过 ChIP-seq 检测,无论是 ARDS 康复者还是高海拔志愿者,他们中性粒细胞的 H3K4me3(一种让基因活跃的 激活标记 )都大面积丢失,尤其是 LYZ(溶菌酶基因)、CALM1(钙信号基因)、IFNAR2(抗病毒基因)这些关键免疫基因,H3K4me3 减少后,基因无法正常开启,中性粒细胞自然 不会干活 。
这种基因层面的损伤,根源在骨髓里的中性粒细胞前体细胞。团队用小鼠模型发现,缺氧(10% 氧气)1 周后,骨髓里的 proNeu1、proNeu2、preNeu 前体细胞会发生 组蛋白 H3 N 端剪切 H3 组蛋白是 DNA 的 打包绳 ,它的 N 端有个关键的赖氨酸位点(K4),正是添加 H3K4me3 的地方。缺氧会让这个末端被剪掉,相当于直接拆了 基因激活开关 ,而且这种剪切是不可逆的。哪怕小鼠回到正常氧气环境 5 周,这些前体细胞产生的新中性粒细胞,H3K4me3 仍比正常小鼠少 40%,对抗S. aureus感染时,脓肿里的细菌量是正常小鼠的 2.3 倍,脓肿面积也大了 50%。

不过研究也找到了解决的线索:BCG 疫苗(卡介苗)或许能 修复 这种免疫缺陷。给缺氧后的小鼠注射 BCG,5 周后再感染细菌,它们脓肿里的细菌量减少 60%,血液中性粒细胞的 H3K4me3 水平也恢复了近 50%。这是因为 BCG 能通过训练免疫,重新激活骨髓前体细胞的基因表达,部分弥补组蛋白剪切带来的损伤。
以前我们只知道缺氧会让当时免疫力下降,没想到它会给免疫细胞 刻上记忆 ,影响后续几个月的防御能力。 研究团队的博士后 Manuel Alejandro Sanchez Garcia 解释, 这不仅解释了新冠、ARDS 康复者的反复感染问题,还为治疗指明了方向,未来或许能通过靶向组蛋白修复,或用 BCG 这类疫苗,帮助长期免疫功能障碍的人重建防御。 目前团队正在进一步研究具体哪些蛋白酶导致了组蛋白剪切,希望开发出针对性药物,让经历过缺氧的人不再被 免疫后遗症 困扰。(100yiyao.com)
参考文献:
Manuel A. Sanchez-Garcia et al, , Nature Immunology (2025). DOI: 10.1038/s41590-025-02301-9.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100医药网”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100医药网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100医药网”。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87%用户都在用100医药网APP 随时阅读、评论、分享交流 请扫描二维码下载->
医药网新闻
- 相关报道
-
- 新冠/ARDS 康复者总反复感染?《自然・免疫学》揪出元凶:缺氧悄悄“剪断”免疫细胞基因开关,后遗症持续半年以上 (2025-10-30)
- 为什么说“母乳喂养能降低乳腺癌风险”?Nature:生育+哺乳让 CD8⁺T 细胞驻留乳房数十年,三阴性乳腺癌风险大降 (2025-10-30)
- 2025年10月Science期刊精华 (2025-10-30)
- 2025世界银屑病日呼吁:正认知、早干预、稳控制,拥抱健康生活 (2025-10-29)
- Biomaterials:给肝脏装上“纳米导弹”!科学家有望精准打击酒精肝损伤 (2025-10-29)
- JCI:新研究揭示一种潜在致命性癫痫的发病机制 (2025-10-29)
- 人类再生医学找到新线索!Cell:蝾螈断肢再生靠“全身备战”,交感神经触发干细胞“总动员” (2025-10-29)
- 造血干细胞研究进展(第14期) (2025-10-29)
- Nature头条:揭开“猫屎咖啡”独特风味背后的奥秘 (2025-10-28)
- Cell:我国科学家揭示V型CRISPR系统起源背后的功能性RNA分裂机制 (2025-10-28)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