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医药网首页 > 医药资讯 > 医药行业分析 > 中药材市场三七被炒作始末分析

中药材市场三七被炒作始末分析

  中药材市场三七价格颇受关注。三七受国家政策调控影响,价格出现暴跌,市场无商敢接货,120头310-320元,60头340元左右,三七价跌过猛,大货成交稀少,多为零星走动。
  
     自从楼市新政针对“炒房客”宣战以来,流动性过剩的“炒作”现象似乎更加泛滥。不但表现在黄金上,而且正在多个领域蔓延。大蒜暴涨,绿豆疯狂,中药价格攀升。

 

     分析人士称,经过去年一轮巨量货币信贷刺激经济之后,流动性过盛是一种普遍现象。“无路可逃”的资金正在追逐农产品以及各类产量有限、价格容易被控制产品。大多数农副产品是鲜活产品,保质期短,附加值低,且生长周期不长,并不具备投资品的特性。

 

  不过,老百姓中有“蒜疯子、姜傻子”的说法,指蒜、姜价格走势飘忽,经常不可理喻,原因在于分散的农户在市场中缺乏议价能力,只能在价格波动之间进入或退出,这种被动选择导致供给和需求之间往往不均衡,价格上涨时一窝蜂种植,价格下跌时又一窝蜂弃种。在天气异常等外因影响下,“游资”就获得了炒作条件。

 

     去年以来,中草药行业有一句流行语,叫炒股炒房不如“炒三七”。中草药三七又名田七,主要功效为散瘀止血,消肿定痛,在中草药中并不算珍贵药种。

 

  然而,从从去年开始,三七价格打着滚儿攀升。2009年3月,三七批发价格每公斤不到80元,到今年5月已经超过每公斤500多元。

 

     北京航天桥同仁堂药店一位销售人员介绍,三七是云南白药、片仔癀、复方丹参片等知名中药的主要原料,我国97%的三七产自云南省文山苗族壮族自治州。今年春季以来,西南持续干旱导致三七严重减产,所以价格一直在上涨。

 

  该销售人员表示,同仁堂作为医药企业本身对中药材有相应的采购和储备机制,对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尽量去平衡。“不过三七涨得太多了,消费者抱怨能理解,我看着都邪乎。”

 

    据悉,三七的生长周期一般是3年,因此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西南地区的干旱对三七药材价格影响不仅仅是今年,还有明年或者更长。上述同仁堂销售人员称,这里面也不排除有投资者的投机行为造成的价格上涨,但诱因肯定是气候变化。

 

     有医药行业知情人士表示,这次三七涨价肯定有资金炒作因素。据称,目前有不少医药企业都在云南文山设立了供货基地,与当地种植户建立长期合作协议。去年以来有些企业一直在囤积三七原料,可能达上千吨,眼看着价格越来越高却不出手或只是少量放货,由此获取巨额利润。

 

     该人士称,但企业并不一定承认自己是炒作,它会认为这是“纯市场行为”,只不过搭上了天气变化的“顺风车”。据说目前已有不少药厂收购人员赶赴文山及周边三七生产区,试图赶快签订长期供货协议。“这本身也可能加剧价格上涨。”

 

     如果“三七现象”泛滥,对多种中药的生产和供应影响不可忽视。中草药讲求药性,对地域和气候要求通常较高,这些小品种产地有局限、产量相对容易控制,也许只要几百万资金就能控制足够多药材量,操纵价格完全可能,这对于从楼市、股市退出的“炒家”来说,不能不说是很有诱惑力的。

 

  实际上,三七并不是第一个坐上“直升飞机”的药材。去年11月,金银花就搭上甲流行情价格暴涨,比去年年初价格长了近10倍。SARS时期板蓝根亦遭遇火爆行情,这背后频频闪现“游资”的身影。

 

     这类炒作行为对我国中医药行业的影响显然是负面的。全国农村推行合作医疗以后,国家把中成药纳入报销目录。中成药深受患者欢迎,带动了对中药材的需求。但经炒作而使个别药品价格暴涨,并不能改变整个中草药材市场供应充足的大格局。

 

  上述知情人士称,频繁的炒作和个别医药企业的短期囤积行为不利于整个行业的升级,中药材是产业的源头,良种选育、生产、加工是一整套体系,很需要资金支持和投入,而炒作等短期行为不但害人,还会危害整个行业发展。

医药网新闻
返回顶部】【打印】【关闭
扫描100医药网微信二维码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