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医药网首页 > 医药资讯 > 医药行业分析 > 公立医院改革进展缓慢 治理结构是关键

公立医院改革进展缓慢 治理结构是关键

  北京市将对公立医院亏损项目进行全额补贴,以此减少公立医院过度医疗行为。此前,湖北省召开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会议,动员部署全省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这是继镇江、芜湖、鞍山、宝鸡等城市后,又启动的一个试点。

  在全国范围内,政府对医院的补偿只占总体运营费用的不足10%。而药品收入占到了医院总收入40%左右,医院的牟利动机也加大了“看病贵”的问题。但是,目前公立医院改革的进展很多还仅仅是局限在文字方案上,执行的配套具体措施还都没有真正出台。

  目前我国共有33万多家医疗机构,其中有7万多家医院,卫生部公布的医疗机构分类登记的统计分析表明,营利性医院只占医院总数的不到1%。几乎所有的公立医院都是非营利的,但问题恰恰就出在这些非营利性医院上,非营利性医院的问题如果得不到解决,包括医政管理、医疗保险、药品监管等所有深层次的改革到此都将“戛然而止”。

 

  改革进展缓慢

  目前,从所有已出台的方案和政策看,被称为“深水区”的公立医院改革并未发现有多少实质性的措施安排。中国的新医改已经行进了一段路程,但是公立医院迟迟还没有真正拉开帷幕,从它的迟缓的进程就可以看出改革者对公立医院改革的谨慎,毕竟这是整个医改规划的核心,也关系到整个医疗改革成功与否。

  长期以来对公立医院的多头管理令改革牵涉极广。财政部门管钱,负责给医院拨;计划部门负责大型仪器的设备引进和改造;卫生部门负责机构和人员准入;物价部门负责定价;社保部门负责医疗保险;税务部门照章收税;外经贸部门负责涉外管理;工商部门负责注册和审批;药品监督部门负责药品的监管;组织部门负责管理人员的任命和提拔;人事部门负责编制。
  哈尔滨医科大学医院管理学教授杜乐勋表示:“各地已经开始了一些尝试,在这些尝试中有很多突破性的亮点。公立医院改革,治理结构是最关键的,否则其他项目改革都很难进行,因为没有动力,大多数是走着瞧,其他的改革虽然在推进,但是多数是推一步走一步。”

 

  产权不清楚 

  2003年之前,卫生体制改革必须攻下两个堡垒,一个是对现有医院进行以产权改造为核心的医疗机构分类管理;另一个是非营利性医院必须明晰产权。从深层次上进行医院管理与运营制度的改革,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迫切需要解决的,可这却是一块非常难啃的骨头。

  一些医院院长认为,公立医院改革还是不改革都不是太不重要的事情,因为很多的院长自身的定位并不清楚。在某媒体举行的一次医疗改革论坛上,一位医院院长就表示:“我不知道每天的哪些行为是非营利性,哪些行为是营利性,只是做自己该做的事情。”医院的产权不清楚,造成了经营管理体制的混乱,体制的混乱直接导致了院长们的角色定位模糊。

  归根结底,现在医疗卫生领域存在的问题是由现有卫生资源产权不清晰、配置不合理、利用效率不高所造成的,这样的产权结构,无法实现政府职能转变、政事分开、政资分离的目的,而其中最大问题就是产权的不清晰。” 杜乐勋说。

  尽管有些试点也启动了结构的治理,比如成立医院管理中心或者医院委员会,但是能不能起到作用,仍然是一个问题。“结构治理是基础,否则公立医院改革进行不彻底,或者会出现半途而废。现在上海医院管理中心已经开始发挥效应了,同时执行了财政统一核算。”杜乐勋表示。

 

  财务制度改革未起步

  公立医院医疗改革试点方案中指出,财政统一核算,而财务一直是公立医院不外泄的一个隐私。医院最大的问题是财务问题,由于医院财务制度执行的是事业单位核算的标准,统计的数字是不准确的,这个必须要改革。目前还没有进行财务的改革。

  想实现公立医院独立法人制度的一个重要标准是医院能否破产,目前的公立医院无论亏损多少都破产不了。至今为止,试点的地方还没有进行财务体制改革的问题。

医药网新闻
返回顶部】【打印】【关闭
扫描100医药网微信二维码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