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医药网首页 > 医药资讯 > 医药行业分析 > 外资医院入境 看病难、看病贵恐难缓解

外资医院入境 看病难、看病贵恐难缓解

  近期,卫生部的权威人士表示,包括卫生部在内多部门已达成原则性共识,同意放开外资独资经办医疗机构。外资医院独资是否箭在弦上?外资独资医院进入后又会给国内的公立医院和民营医疗机构带来怎样的影响?
  多位专家对外资独资医院的进入对国内医疗市场的刺激和带动作用持肯定态度,但却一致认为,开放社会资本进入医疗领域竞争和解决“看病贵、看病难”问题是两码事。中国看病难的问题是医疗资源的分配不合理,大医院人满为患,社区医院门可罗雀。而对于看病贵,甚至有专家认为,外资独资医院进入后最可能的领域是高端医疗服务,看病贵是一定的。


  资本开放医疗领域是大势所趋

  9月7日下午,卫生部新闻办表示“消息来源不确定。”因不知道消息来源,所以无法就此事作出任何回应。尽管卫生部对相关消息不置可否,但有专家指出,对社会资本开放医疗领域早已是大势所趋。

  在2007年,时任卫生部部长高强就曾表示:“中国加入WTO时,对外资进入中国医院市场曾有承诺,不仅没有限制,而且外资还可与国内企业或社会资金成立合资医疗机构,外资甚至可以占大头。”

  中国加入WTO后,卫生部和商务部曾联合发文,承诺“鼓励外国资本进入中国办合资医院,外资的股份最高可占到70%”。去年12月24日,商务部明确表示,鼓励外资兴办各类医疗机构。而在高端医疗机构层面引入竞争本来就是此次医改的重要方面。新医改方案明确提出,“应形成公立医院与非公立医院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格局。”

  2月出台的《关于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中,也有专门条款指出,“要加快推进多元化办医格局,鼓励、支持和引导社会资本发展医疗卫生事业,鼓励社会力量举办非营利性医院。”明确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医疗领域。

  去年深化医改方案公布后,国务院计划在3年内投入医改资金8500亿元,2010年相关部门统计数字显示已累计投入3700亿元。但真正处于医改核心的公立医院改革,几乎未有松动。在一年医改实践后,业界对财政实际支出的认识更清醒,全国14086所医院不可能通过财政补偿找到出路。

  中国新医改课题组组长、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国务院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试点工作评估专家顾昕教授分析说:“具体放宽可能还是程度上的差别。”解除管制肯定是未来的发展方向,但“是放宽合资的比例限制,还是允许独资恐怕还不好说”。


  非公立医院发展障碍重重

  目前已经有部分外资进入我国医疗领域。但是,这些外资合资医院却面临亏多盈少的窘境。根据2008年商务部《中国服务贸易发展报告》,在中国境内,中国政府共审批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200余家,已登记运营的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有65家。

  但据业内人士称,这些外资医疗机构几乎全部亏损,只有北京和睦家医院一家赢利,但是该医院赢利的关键原因是该医院主要向在中国的外国人提供医疗服务,其服务对象里中国人仅占30%左右。

  其他外资医院之所以亏损,是因为缺少患者。而外资医院之所以缺少患者,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外资医院不能成为医疗保险的定点单位。虽然其整体医疗水平比公立医院高,但大多数公民首先考虑的是经济问题。对于不是医疗保险定点单位的外资医院,医疗费用较公立医院高,很多人只能望而却步。

  一个城市的常住人口中,有60%-70%的人享有基本医疗保险,外资医院因为没有医疗保险的定点资格而只能为剩下的30%-40%的人服务。而这部分人同时也是公立医院、民营医院争夺的对象。

  据业内人士透露,像北京和睦家医院的中国患者大多是自费,而占70%的外国患者则绝大多数依靠其商业医疗保险,他们的医疗费用主要是由与和睦家合作的30多家国际保险公司来支付。

  医改专家顾昕表示:“其实政策上非公立医院发展是没什么障碍的。”查阅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会发现,其实并不存在限制外资医院成为医疗保险定点单位的规定。

  根据《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管理暂行办法》(劳社部发[1999]14号)第4条规定的“申请定点资格”,第5条规定的“定点医疗机构应具备条件”等,均可以看出,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的确定标准上并没有限制外资医院,即在医疗保险定点问题上,对所有的医疗机构都实行平等原则。

  一些地方行政部门明确将外资医疗机构排除在医疗保险定点单位之外,致使外资医疗机构的申请一直不能得到批准。例如某省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管理实施细则》中第5条规定:外资、合资办的医疗机构不属于定点医疗机构申报范围。

   
  “看病难、看病贵”缓解有限

  许多民营医院或选择专科治疗方向,或定位高端,避开与公立医院正面较量。而试图进入中国医疗市场的外资也往往瞄准高端。今年8月,美国医疗国际集团(AmericanPacificMedicalGroup)宣布和杭州余杭组团(创新基地)管委会签署备忘录,在杭州西溪科技岛投资5亿美金,建设一个集医疗保健,国际旅游医疗度假,国际养老休闲,生物医药研发的综合医疗中心。

  中国最具规模的提供高质量医疗服务的外资连锁医院集团,美国医疗国际集团表示,在获得“银杉基金(CathayaFunds)”注资后,“正在中国各地加紧投资高端医疗项目。”

  如外资独资开办医院确实有实质性政策放开,显而易见的好处就是,使包括医生和医院在内的医疗资源合理流动起来,让业务精良的医生进入市场,形成对专业能力的价值判断。顾昕也指出,现在中国医疗体系中的人事制度还是行政化的,随着事业单位改革的发展,应该也迟早会走向市场化。

  中央党校研究室赵杰博士则认为:“要打破垄断,就要降低门槛,引入社会资本。”只有引入充分的竞争,扩大高端医疗资源的供给能力,才能打破核心资源的垄断,社会资本带来的“鲶鱼效应”也必然会导致医疗费用的相对下降,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轻老百姓看病的负担。

  基于高端医疗项目的外资或民营医院即便获得发展,对短时间内缓解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作用依然有限。有业内人士指出:“如公立医院改革‘管办分开’这个核心问题不解决,说什么都是白搭。”

  对中国公立医院的症结,业内习惯将其归因于“管办不分”:管理权在医疗卫生系统,经营权也在卫生系统,一个城市最大的中心医院院长往往同时是该地卫生局局长或副局长。“指望他们主动交出医院这部分职能,如没有强制性政策,不可能推动。”

  一些外资医院也对“缓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说法不太感冒。一位外资医院人士表示,外资医院和公立医院不存在竞争,而是对有更高服务要求患者的一种补充形式。“中国没有对医疗资源进行分层,比如很多外地人都来北京看病,得个感冒也恨不得去协和医院看专家门诊,而像美国人都有家庭医生,看专业医生也都是预约的。”

  大众要消除误区,首先得承认医疗服务不等于救命。医疗服务质量是有档次的,花高价和花很少的钱甚至不花钱享受到的服务肯定不一样。“开放社会资本进入医疗领域公平竞争,和解决‘看病贵、看病难’问题是两码事。”

  政府最重要的就是做好裁判员的角色,在设立医疗服务水平基本底线后,主要就是严格制定市场准入和惩罚标准,用公平的游戏规则来保障医院充分竞争,提升服务质量。

医药网新闻
返回顶部】【打印】【关闭
扫描100医药网微信二维码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