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医药网首页 > 医药资讯 > 医药行业分析 > 新一轮医院评级备受关注

新一轮医院评级备受关注

  医院新一轮评级,人们不禁担心:高校评估弊端,会否在新一轮医院评级中重演?前几年全国高校评估,弄虚作假等负面新闻频出,广受社会诟病。

  2003年,教育部正式确立高校周期性教学工作评估制度。因为事关学校名誉、资源分配,很多高校“高度重视”,频频使出各种“技术手段”,有的“临时抱佛脚”补档案,有的提前彩排听课座谈,个别高校“为了让评审者有面子”,领导集体在校门口迎接评估组的一位小秘书……

  作为一种考查制度,评估其必要性自不必说,但为何总会走偏?业内专家分析,评估过于行政化是关键原因。不是委托中立的第三方机构,而是上级部门自行操办,“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自然缺乏公正性和客观性。其次,评估体系不够完善,指标过于静态,不能充分反映行业规律,也为作假制造了“空间”。

 

  关注新一轮医院评级

  1999年,卫生部曾启动过第二轮医院评审,但因评审标准设计有偏差,医院弄虚作假成风,最终无奈“叫停”。新一轮评级要避免“重蹈覆辙”,专家认为,应走独立第三方评估之路。

  在欧美地区,医院认证基本上由行业机构进行,强调同行评议,不但内行专业,而且公平公正;至于政府,则利用这些认证结果,调配资源、分配预算。而我国的医院评级则由政府主导、政府推动,确实符合目前国情,但可能带来的弊端就是易搞“突击”、形式主义。

  申城开展新一轮医院评级,已经开始探索第三方评估方法。市卫生局介绍,此次评审,以政府为主导制订标准体系,具体实施则委托行业协会,聘请业内专家建立医院评价中心,力争做到公平公正公开。

  业内人士一致认为“走出了重要的第一步”。但专家也表示,国外认证机构的专家皆有资质,且有严格的监管制度,一旦发现评审者在评估过程中发生任何违规操作,将被取消资格并问责。而我国参与评审的专家,绝大多数隶属于医院,如何避免与医疗机构产生“固化”利益,仍值得预先防范。此外,评审过程除了针对医疗系统开放外,也应面对大众公开,让全社会尤其是媒体发挥监督作用。

 

  评审标准要更细

  医院评级,如何避免表面热闹?上海交大医学院医管处副处长倪卫杰介绍,相比过去,此次评估亮点颇多。从形式来看,汇报、调查、患者追踪相结合,静态审查信息(包括文件、病史、记录资料)等占60%,动态审查信息(包括提问考核、患者追踪等)占40%;不但看“大考”,日常监管的“平时分数”也纳入考核范围,约占总分的30%至50%。

  此外,此次医院评级还融入了全球医疗机构认证“金标准”:JCI(国际医疗卫生机构认证联合委员会)评估体系,更重视医疗服务过程,细化到消防栓应放在哪里、病人是否摔跤、手术中的倒计时操作是否规范等等。

  评估团队也将非常精干,不超过10人,不会影响医院医疗秩序。评审更加“贴近医院和医疗实际”应是努力方向,目前的评级指标还不够细致入微。大部分统计标准仍重视数据。

医药网新闻
返回顶部】【打印】【关闭
扫描100医药网微信二维码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