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医药网首页 > 医药资讯 > 医药行业分析 > 精神疾病日渐“猖狂” 中医药干预作用独特

精神疾病日渐“猖狂” 中医药干预作用独特

  中医药精神疾病的综合干预作用独特。近年来,由精神因素导致的自杀、他杀事件不断。世界卫生组织的资料表明:在我国,精神障碍排在疾病总负担的首位,已超过心脑血管、呼唤系统疾病及恶性肿瘤。早在2000多年前,我国中医经典著作《黄帝内经》就曾对“情志病”(也就是今天所说的心理、精神疾病)有过记载。在与此类疾病的斗争过程中,中医形成了形神一体观、五脏情志论、心主神明论等治疗心理疾病的核心理论。


  患病率高但就诊率低

  
  在各类精神疾患中,抑郁症是一种涉及人群非常广泛的精神障碍,全球约有3.4亿人口曾经或者正在承受着抑郁症的困扰。在我国,成年居民中抑郁症的患病率为6.1%。在所有自杀者中,40%患有抑郁症。抑郁症患者罹患慢性病的比例也高于一般人群。但是,因害怕被周围的人看成“另类”,很多精神疾病患者对诊疗并不积极。以抑郁症为例,轻度心理障碍的治疗率仅为8.3%,重性抑郁障碍的门诊治疗复发率则高达40%;就诊的抑郁症患者中,59%就诊于非精神专科。总体来说,我国目前对于精神疾病的治疗就诊率较低有效率不高,但脱落率和复发率较高。

  
  中医药综合干预作用独特

  
  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心理科在奥运会医疗保障中心建立了中医心理诊室,尝试在奥运会医疗保障中采用中医心理治疗方法帮助运动员减压。特殊的诊室曾让国外参观者和求助者络绎不绝。广安门医院心理科主任汪卫东表示,中医心理学根植于中华传统文化和中医药学的土壤,又汲取了现代西方文化和临床心理学的养分,具有浓厚的中西医结合色彩,在现代精神疾病的治疗中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早在2000多年前,我国中医经典著作《黄帝内经》就曾对“情志病”(也就是今天所说的心理、精神疾病)有过记载。在与此类疾病的斗争过程中,中医形成了形神一体观、五脏情志论、心主神明论等治疗心理疾病的核心理论。深圳市中医院脑病心理科主任虢周科教授认为,中医心理学具有独特的本土文化优势,有广阔的发展前景。该院进行的一项研究,对比了中医药综合干预疗法与西药及认知疗法对抑郁症的治疗效果。


  为期两年的临床观察表明,中医综合干预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少抑郁情绪,降低症状反复率,其效果优于西药及认知疗法。而认知疗法加中药治疗对防止抑郁症复发作用积极。现实迫切需要中医加入到心理疾病的治疗当中,但我国的中医精神疾病治疗模式还在探索中,还存在症状描述不清、诊断不确定、治疗方法单一甚至杂乱、疗效不稳定等问题。他认为,临床是中医心理学的根基,从临床实践带动理论升华和技术革新是中医心理学的发展方向。

 
  未来对人类健康威胁最大的疾病是什么?是癌症还是心脑血管病?世界卫生组织指出,21世纪人类面对的最大疾患是精神疾病。有关专家表示,由于经济社会急剧变化巨大的心理震荡导致精神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增高,并已成为我国威胁社会安定的因素之一。日前,在由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举办的第四届中医心理学学术大会上,有专家指出,面对来势汹汹的精神疾患,中医药大有可为。

医药网新闻
返回顶部】【打印】【关闭
扫描100医药网微信二维码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