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医药网首页 > 医药资讯 > 医药行业分析 > 中药材上涨事出有因 各方生存危机齐诉苦

中药材上涨事出有因 各方生存危机齐诉苦

众所周知,中医药是中国的国粹,而中药材是支撑中医药事业健康持续稳健发展的物质基础,但是近几年中药材涨价似乎成了刹不住的车,今年3月开始更迎来了第四次涨价高峰,本来为中国人喜爱的价廉物美的中草药让老百姓敬而远之,中药材生产企业也是苦不堪言。业内人士忧心如焚:如此价格上涨,中医药事业有被“架空”的可能!


中药材上涨事出有因

 
中药材涨价四大因素,一是社会因素,随着近年来社会对中医药的重视程度提高,导致中药材的需求量上升;二是环境因素,近年来自然灾害增加,洪涝、地震、干旱等都造成中药材减产;三是热钱涌入,很多资本从房地产、股票等市场撤出,瞄准了中药材这个新的投资途径;四是人为因素,中草药种植成本增加了,但是疯涨的价格却没有转化为药农的收益,而是越来越多人涌入经销链条,多重代理层层加价。

 
业内人士认为,中药材上涨的主要原因是中药材生产周期普遍较长、旱情和人为导致减产及囤货炒作。通胀下中药材涨价还会维持一段时间,但品种之间会发生分化,一些一年生的中药材品种可能会因扩产及供需关系改变而价格下降,一些品种会持续高位。预计三七、板蓝根、当归、党参、黄芪、黄芩、虫草价格年内将维持高位;丹参、太子参、红花、野菊花、茯苓有望随年内产新季到来价格有所回调。

 
2009年以来中药材一直在持续上涨,进入2011年3月,中药材涨价进入第四轮高峰,情况越来越不容乐观,如再涨下去,中医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将面临严峻挑战。本月17种主要中药材及白糖的价格,11种同比上升,5种同比下降,2种同比持平。川芎、丹参、当归、党参、红参、黄芪、太子参、冬虫夏草、茯苓、白糖价格本月同比上升;三七、板蓝根、红花、金银花、野菊花价格同比有所下降;两面针和石斛价格同比持平。

 
患者医院供货商齐诉“苦”

 
中药材涨价原因复杂,需求量增大、气候异常、管理趋严、游资炒作等原因均起了一定作用,涨价因素短期内难以消除。专家认为,今年下半年甚至还会迎来又一波大涨。“中药涨价,是因为中药材涨得太厉害。”市中医院药剂科主任雷茂华说,去年以来,多种常用中药材价格暴涨,比如治感冒常用的连翘,一年多来价格翻了一番;三七以前每公斤四五百元,今年涨到1000多元;川贝由每公斤1000元涨到2000多元,也翻了一倍。“涨幅最大的是太子参,两年前一公斤只要七八十元,现在药材公司最新报价已经达到900元,翻了十几倍。”

 
价格倒挂后患无穷 医院、药材供应商和制药企业也苦不堪言

 
“医院购进中药材是市场价,销售饮片、制剂却是政府核定价,常常出现"倒挂"。”南京市中医院党委书记虞鹤鸣说。据介绍,中药由物价部门根据医院进货价,加成一定比例利润后核定价格。陈磊?说:“物价部门批准涨价申请,常常滞后半年到一年。”雷茂华举例说,在太子参售价100多元一公斤的时候,医院就递交涨价申请,等批下来时,价格已涨到400多元。目前,南京市中医院销售饮片800多种,其中川贝、巴戟天、紫河东、水蛭、太子参、党参等常用中药均出现了进货价高于销售价的“倒挂”现象。价格“倒挂”,供应商也不好受。因为供货价格也受调控,有供货商去年仅太子参这一个品种,就亏损几百万元。“这导致的结果是,供应商实行限量供货,我们每天要50公斤,他们只给20公斤。”雷茂华说。

医药网新闻
返回顶部】【打印】【关闭
扫描100医药网微信二维码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