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医药网首页 > 医药资讯 > 医药行业分析 > 人源化单抗 单克隆抗体药物又一“重磅炸弹”

人源化单抗 单克隆抗体药物又一“重磅炸弹”

  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于今年3月份批准了人类基因组科学公司(HGS)和葛兰素史克公司(GSK)联合开发的人源化单抗Belimumab(商品名Benlysta),用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治疗。该药的获批在业内颇受关注,这主要源于其结束了红斑狼疮病56年来没有新药问世的尴尬局面。目前,该药的治疗成本在每年3.5万美元左右,潜在的消费群仅美国市场就有20万人以上。因此,业内已经乐观地估计:Belimumab今年的销售额可达8500万美元,2014年的销售额会突破10亿美元,将成为单克隆抗体药物中的又一“重磅炸弹”。


  相对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高变异性而言,临床上可供选择的免疫抑制剂却屈指可数,只有皮质类甾醇药物、麦考酚酸等寥寥数种。而且,长期服用此类药物会造成患者发生感染及癌症等风险。人源化单抗Belimumab以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BLyS)为药物靶点,与上述药物相比,在临床上具有显著的优势。


  该药的原研公司HGS是一家成立于上世纪90年代的小型生物制药公司,其主要精力放在mRNA的研究上,即关注疾病发生过程中过度表达的“上调”基因。1996年,该公司发现了BLyS。该蛋白可以刺激B细胞的增殖,造成患者体内产生过多的自身抗体。如果能阻止BLyS与其受体的结合,就可以减少B细胞的增殖,防止患者体内发生过度的免疫反应。HGS公司正是根据这一原理,筛选出与BLyS特异性结合的人源化抗体LymphoStat-B,即今天的Belimumab。

 

  此外,近56年来,虽然有数个红斑狼疮的候选治疗药物进入临床评价阶段,但始终没有成功获批。因此,Belimumab的成功产品,无论在临床上还是制药界都备受瞩目。《自然-医学》杂志评价此事时,冠以标题《历时半个多世纪的等待,系统性红斑狼疮新药终于问世》。


  造成半个多世纪以来没有红斑狼疮治疗新药获批的主要原因是,该病具有高度变异性,不同的患者会有各自不同的症状,在临床上也会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案。通常患者会同时服用数种免疫抑制剂来遏制机体过度分泌自身抗体,而多种药物的治疗策略在新药临床评价时,会掩盖候选药物的真实疗效。

 

  因此,在此前红斑狼疮治疗新药研发的过程中,临床评价环节成了众多候选药物难以逾越的“藩篱”。2008年,基因泰克公司的抗体药物Rituximab(同样以B细胞为靶点)就在Ⅲ期临床试验中宣告失败。


  但是,如果按照常规,以简单临床症状作为临床试验终点来评判,Belimumab的Ⅱ期临床试验结果并不理想。但是,原研公司在Ⅱ期临床试验数据分析时,采用了组合式的临床终点,并在随后的Ⅲ期临床试验中,严格限制受试者为只使用小剂量波尼松的患者,这样也就最大程度地排除了其他药物的干扰。调整临床评价策略后,Belimumab在Ⅲ期临床试验中得到了正面的评价,最终被FDA批准上市。


  与此同时,在治疗LYS的药物研发线上,还有两家公司的候选药物同样以“BLyS”作为药物靶点,目前正在进行临床Ⅱ期或Ⅲ期试验。此外,尚有众多以IFNα、CD20、CD80、CD86为靶点的此类候选药物已经进入临床阶段。所以,Belimumab的成功获批,为后续十余种类似药物的临床评价铺平了道路,在整个红斑狼疮治疗药物的研发中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不仅如此,该药在临床试验方案的设计、临床终点的判定中所采取的灵活策略,对于其他复杂疾病的临床评价同样具有借鉴意义。

医药网新闻
返回顶部】【打印】【关闭
扫描100医药网微信二维码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