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医药网首页 > 医药资讯 > 医药行业分析 > 药品流通渠道是“乖孩子” 成长不需折腾

药品流通渠道是“乖孩子” 成长不需折腾

  小岗村家军诊所可以买到基本药物和非基本药物。诊所大夫家军表示:“这里距离镇药店有8公里路程,就我一家诊所,药品流通很难,常用的药物不备不行。”当问到药品如何到达诊所时,家军说:“有时我去城里,到商业公司采购;有时和商业公司的配送车约好时间,我到4公里远的公路旁接头提货;如果单次采购超过800元,商业公司的车也会送货到家。” 家军是一名老村医,从业30年,见证了医药商业的变革。


  当谈到供货商业的变化时,家军说:“近30年来,给我供货的商业公司不下20家,每家商业公司红火个三五年,有的转手了,有的就不行了。最近5年来,主要供货的是一家叫大康的医药公司,老板是中医药大学的大学生,夫妻两个很善于管理,产品质量又好。关键是人家在中药饮片方面有专长,利润高,西药可以不赚一分钱,加个配送费就送货。别看人家起步晚,短短几年,已经成为咱这地区第一大商业公司了,红火得很。听说有大集团要收购大康,人家没同意,坚持自己发展。”

   
  以上场景的人物、地点、公司名称均为虚构,但情节绝对属实。目前,不论在城镇社区还是偏远乡村,药品流通新的格局已经具备,基本不存在药品供应不到位的情况;政府狠抓监管已见成效,医疗、医药终端采购药品时,对于是否正规医药商业有明确的选择,因为利益而不顾质量和信誉的零售终端越来越少。宣传教育、监管、渠道间竞争,像小岗村这样的医药流通“正气”已逐步培育起来,药品“两网”的覆盖和保障功能逐步得以健全,站在实用的角度,可以认为,药品流通已经不是影响医疗体制改革的阻碍因素。

   
  其实,从村到乡镇,从偏远地方到城市,得到的调研结论是一致的:终端有好药可用,渠道有竞争机制。这两点可以作为考量药品流通渠道是否健康的概念性指标。换个角度看,检验药品流通渠道是否健康,也不外乎3个简单问题,即能否满足药品正常供应;能否确保质量;是否具备一定的竞争张力。前两者是关于保障供给的,后者是确保渠道自身拥有“服务和价格”方面自我改善的内在驱动力,可以概括为“渠道内省力”。 ( www.)

  
  对市场可以保障供给,对渠道自身有一定的“内省力”,在GSP标准框架下,实施必要的行业监管,药品流通渠道就是个“乖孩子”。“乖孩子”成长需要的是更多自由发展的空间,而不是指手划脚的盲目干预和折腾。

   
  建立在非市场逻辑上的政策不仅难以为继,而且也不能证明比市场竞争状态下的医药流通渠道有更多改善。“集中化、扁平化、信息化、现代化”这些方向,只要政策给空间,医药流通的企业家们会玩得很漂亮。而试图通过行政权利达到某种效果,即便是某一时刻达到了,拔苗助长的代价还是要补回来。

医药网新闻
返回顶部】【打印】【关闭
扫描100医药网微信二维码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