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药企业提升产品力 完美进入完全市场化 |
![]() |
制药企业提升产品力,完美进入完全市场化。最近,制药工业因环保问题引起关注。就在2011年一季度中国原料药进出口同比增长31.31%的飘红数字背后,企业有识之士却陷入沉思。原因很简单:与国内企业谋求大规模的发展理念相比,国外制药行业早已将低碳理念融入药品生命周期管理。可高污染、高耗能、附加值低的原料药制造经过进口企业的制剂加工,利润却落入他人口袋,这是中国企业不愿看到但必须正视的现实。
随着中国制药工业的高速发展,以及国家对医疗卫生投入力度的不断增加。目前我国人均医疗投入已超过GDP的5%,根据国际经验,随着政府医疗投入的不断增加,未来政府势必会因不堪重负而开始逐渐缩减支出,那时,真正的市场化竞争将会来临;而另一方面,中国低成本制造优势和庞大的市场空间吸引着跨国药企纷纷在华落地,中国企业即将走进完全市场化阶段。
在真正市场化竞争即将来临的时候,强公司们的生产力水平又如何与高度集约化的业态匹配?解码是提升产品力。
回归本源。某老牌制药企业新药研发中心总经理张华说:“这只是中国制药业的一个缩影。目前,国内制药企业的前二十位销售总额还比不上世界排名第十位企业的销售额。”张华表示,我国高耗能的企业比重大,而拥有核心技术优势和质量优势的制剂产品少,加强产品的技术创新迫在眉睫。
资深海归派研发博士郭振荣认为:“要提升中国药品的产品力,首先要从认识入手。国家早就在战略上强调鼓励药物创新,尤其是重大新药创制的实施,企业要积极参与。不过,中国有自己的特殊性,医药技术创新的主体不是制药企业,而是科研单位,而且,大部分上规模的企业多是国有属性,考虑到产品力的提升需要很大的投入和很长周期,很多管理者认为这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投资,致使企业很难在产品创新上真正下功夫。”
中国低端制药工业至今未真正赢得市场的尊重。在快速增长的市场面前,很多制药企业忽视了产品力的提升,而更多以单项规模取胜,但如此赢得的市场是非常脆弱的。更深层次地讲,目前各国研发投入在增加而新药发现的数量在下降,同时还伴随专利药的到期,令不少跨国企业纷纷进军仿制药领域。而很多国内企业在政府的扶持下,并没有真正意识到全球化威胁的不可逆转。

- 相关报道
-
- 《自然》重磅发现:补充锂元素,就能预防、治疗阿尔茨海默病? (2025-08-11)
- AMI Pharm推动AYP-101进入三期临床,开启减脂注射药新纪元 (2025-08-11)
- 2025 适合老人和小孩使用的消肿止痛药推荐榜 (2025-08-11)
- “颜值经济”正当时——聚焦注射医美领域的发展与机遇 (2025-08-10)
- Nature:特定RNA修饰或会促进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展 (2025-08-10)
- AD:中山大学团队发现,中国约60.3%的痴呆症可以预防! (2025-08-10)
- 干细胞治疗糖尿病新突破:邓宏魁团队首次实现利用人iPSC制备内分泌细胞类型完备具有低血糖防护功能的胰岛 (2025-08-10)
- 长征机器人手术中心5000例里程碑活动圆满落幕 (2025-08-10)
- 太极阴阳:北京大学王凯团队血管类器官研究登上Cell Stem Cell封面 (2025-08-10)
- Nature:癌症疗法新突破!NSD2抑制剂有望为肺癌和胰腺癌治疗带来新希望 (2025-08-09)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