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医药网首页 > 医药资讯 > 医药行业分析 > 食用鱼浮灵鱼虾致癌 只是一个“传说”

食用鱼浮灵鱼虾致癌 只是一个“传说”

  这两天,网上一条“食用洒了鱼浮灵的鱼虾可能致癌”的微博,原文转发量超过了5.5万次,原文评论将近1万条。“鱼浮灵”究竟是何物?真的会致癌,危害人体肝、肾、智力吗?采访人员前日对市农委官员和农业技术专家进行了采访。从采访情况来看,这条微博有些危言耸听了。随着近年来制氧泵在养殖、运输、销售环节的普遍使用,在主管部门官员、农业专家和水产商贩的心中,只能救急的鱼浮灵已经是过去的事情了,很少有人在用。

 
  到菜市场买鱼虾,大家都希望挑选一些活蹦乱跳的。然而,近日有网友在微博上爆料,提醒大家“太鲜活的鱼千万别买”。此言一出,立刻招来众人“围观”。爆料的网友在微博中说,“菜市场买鱼,摊贩往大水盆内加入一种白色粉末,迅速用手搅拌,一会儿功夫白色粉末就溶解了,将半死不活的鱼虾倒入其中,鱼虾一会儿就活蹦乱跳,如刚从河中捞起来的。这神奇的白色粉末不是其他的,而是鱼浮灵,是一种能够致癌的催化剂。洒了鱼浮灵的鱼虾,经检验,砷、铅超标1000倍,可能严重危害人的肝、肾、智力等。”

   
  前日,采访人员在渝中、江北等农贸市场暗访了多家鱼虾零售商贩,关于鱼浮灵,得到的回答都是“没听说过”。“鱼多了,又是长途运输,鱼浮灵根本不管用,我们都是用氧气瓶直接充氧。”盘溪一个水产批发商倒是知道鱼浮灵,“以前听说有人用过,但起不到啥作用,那个是救急的。隔一阵撒一把,累不累嘛。”

   
  采访人员前日下午联系到了市水产技术推广站站长曹豫。针对微博传言,曹豫说:“鱼浮灵不会危害人体。” 曹豫说,鱼浮灵是一种化学制剂,学名“过氧碳酸钠”,“这种化学制剂遇水会迅速溶解,并分解为水、氧气和碳酸钠。”曹豫说,碳酸钠就是市民熟悉的苏打或纯碱,“不可能会生出砷、铅这些重金属物质。”

   
  曹豫说,前些年,“鱼浮灵”确实是渔业养殖户、水产零售商使用比较多的一种化学制剂,比如,夏季,暴雨来临时,由于水中的含氧量降低,洒一些“鱼浮灵”就会迅速增加水中的含氧量,避免鱼虾因死亡。最近几年,随着制氧泵的推广,几乎没听到谁还在使用鱼浮灵了。

医药网新闻
返回顶部】【打印】【关闭
扫描100医药网微信二维码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