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医药网首页 > 医药资讯 > 医药行业分析 > 医药企业成PE寻找“对象” 为投资提前布局

医药企业成PE寻找“对象” 为投资提前布局

  创业板的推出造就的财富效应,促使中国创投行业越发火爆,尽管A股市场已经汇聚了大量的医药类上市企业,但在医药行业各细分市场中,仍然存在着大量潜在的上市企业,投资界为此已经将触角从医药企业的终端市场开始逐渐向早期研发前端延伸,从前投资管理人和经营效益的理念也转变为对潜力项目的深度挖掘。PE们在更进一步深耕细作地找寻目前正在成长阶段的医药企业,并为未来投资提前布局。


  日前有建银国际宣称已储备了近80个早期项目,并计划利用目前的首期医药基金做出一单成功的投资案例,以说服未来二期基金的投资人能够将二期基金的部分资金专门用于早期项目的投资。

  
  而VC亦正从实际投资角度出发。仿制药为大多数中国药企实现了资本的原始积累,但是谁也说不好它还能让这些药企走多远。因此,VC们更关注于行业发展的趋势,更愿意坚守在研发这块含金量最高的领地,并将目光转向投资药物研发平台。虽然国内药物研发平台还在搭建阶段,但本着“三分投资,七分服务”的心态,一些创投与投资对象的关系已经不只是投资,还有帮助其解决在战略、市场、技术、财务、人事等方面的各类问题。

   
  在PE、VC与医药产业深度融合的同时,政策维度的利好也给医药融资加分不少。随着“十二五”规划大力提升医药产业行业集中度的提出,以及境内外IPO持续稳定、跨国药企入境并购不断增加、新医药基金的不断涌现,而今,医疗产业投资的竞争正变得如火如荼。

   
  按照ChinaVenture投中集团统计的数据,2006-2010年,医疗健康行业投资规模持续增长,2010年披露104起VC/PE投资案例,投资金额达19.10亿美元,达到历史最高水平。但这却进一步堆高了投资成本,增加了投资失败的风险。

   
  有投资机构抱怨,中国医药企业动辄就是40-60倍的市盈率,这还是没有专利保护的新药,一些有专利保护药的公司的市盈率甚至超过了100倍。“在美国这是不可想象的,像辉瑞、雅培这样的公司,市盈率也不到20倍。”

   
  事实是,由于中国资本市场市盈率的居高不下,PRE-IPO的项目在引入战略投资者时,往往能以十几倍甚至二三十倍的市盈率达成投资协议,具有一定的上市前景的企业也希望用较高的市盈率引进战略投资。

   
  在某种程度上,高盛、弘毅投资、IDG等知名投资机构在医疗产业投资上的获益颇丰,给投资界信心不少。包括弘毅投资先声药业、高盛投资海王星辰和深圳迈瑞、IDG投资三九健康网和桑迪亚等知名案例,一直为业界所津津乐道。

医药网新闻
返回顶部】【打印】【关闭
扫描100医药网微信二维码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