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医药网首页 > 医药资讯 > 医药行业分析 > 出口形势愈发严峻 西成药出口暴降

出口形势愈发严峻 西成药出口暴降

  出口形势愈发严峻。8月中旬,中国医保商会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上半年,虽然我国西药类产品出口额131.36亿美元,同比增长27.05%,保持了2010年以来的高增长态势,但原料药和生化药出口量升价跌。其中,原料药出口数量增长35.16%,价格下跌4.83%;生化药出口量暴增96%,均价大幅下跌43.19%。西成药则相反,出口量暴降68.42%,出口均价暴增314%。从出口额看,西成药出口9.45亿美元,增幅亦最大,高达30.71%。

   
  然而,原料药仍然占据了整个西药类产品出口的绝大部分份额,占比高达84%,西成药和生化药的比重分别仅占到了整个西药类产品出额的7.3%和8.7%。“就出口而言,我国医药产业不可能丢掉原料药的基础优势。”中国医保商会副秘书长、西药部主任谈圣采认为,出口结构调整一方面需要通过提高质量和优化品种,鼓励高端原料药的生产,加快通过国际高端市场的认证,提高在高端市场特色原料药的比重;另一方面则是要加快制剂研发,除了抢仿之外,争取在生物医药上有所突破,以期出现专利品种。

   
  实际上,在政策推手之前,一些具有前瞻目光的企业早已开始了自发的结构调整、升级转型努力。那些能够抓住机遇率先求变的企业,已经收获了新的增长极。中国医保商会公布的数据显示,上半年原料药出口出现量升价跌,原料药出口企业的利润更进一步受到挤压。在目前原料药基础优势一时难以改变的情况下,一些医药出口企业通过优化品种结构,保证了业绩的持续增长。

  
  其实,自2010年以来,受国内产能过剩、同质化竞争影响,石药的主要打出口产品维C出口价格出现大幅下降。医保商会公布的数据显示,上半年未混合的维生素C及其衍生物以35.12%的跌幅居首,未混合的维生素E价格跌幅也超过10%。其加快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已见成效,注射用奥拉西坦、固邦肠溶片、丁苯酞注射液以及抗肿瘤药领域的注射用左亚叶酸钙(左福能)等重磅级产品去年相继上市。


  中国已经发展成为原料药和医药中间体全球最大供应商。从原料药生产向制剂生产转型是我国众多原料药企业的发展趋势。在政策重视制剂生产的背景下,国外药企加速完成产业转移的浪潮中,以老牌的海正药业、华海药业、海翔药业等为首的原料药出口领军企业抓住机遇率先转型,推上制剂出口的快道。

   
  同为原料药龙头企业的海正药业,转型升级也是大刀阔斧,制剂出口模式与华海药业相类似,一方面建设新的制剂研发生产线以及制剂出口基地,以满足未来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与国外企业成立合资公司,力争以更快的速度进入国际市场。其升级轨迹大致为从原料药到国内制剂、国际制剂,最终发展创新药。转型过渡期间承接国际间产业转移,为制剂出口积累经验。

医药网新闻
返回顶部】【打印】【关闭
扫描100医药网微信二维码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