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缺货 生产企业岂能“跟着感觉走” |
![]() |
近日,全国发生大面积的“鱼精蛋白”缺货。对此,卫生部新闻发言人邓海华表示,牵扯到药品断货的事情应该是国家食药监局负责。
而国家食药监局新闻办主任申晨则表示,上海第一生化突然停产“鱼精蛋白”一事,完全属于企业的市场行为,根据目前的药品注册法规,一个取得药品批准文号的药品生产企业是否继续生产这一药品,没有相关约束性规定。
“鱼精蛋白”是一种“独门”救命药,在心脏手术中采用了体外循环的患者,术后必须使用“鱼精蛋白”,无其他药品可替代;“鱼精蛋白”又是一种“孤儿药”,在全国范围内生产“鱼精蛋白”的医药企业一度只剩下了上海第一生化药业公司。在推崇药品生产市场化的氛围中,一种“独门”救命药只由一家企业生产,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风险,随时都会转化成现实的危险和慌乱。
虽然监管部门的临时性干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鱼精蛋白”断炊的困窘,但这种干预只是匆忙的权宜之计,带有明显的滞后性和局限性,另外,由于法律对一个取得生产批文的药企是否生产某种药品没有相关约束性的规定,相关部门即便协调药企恢复生产了“鱼精蛋白”,也是施加了法治之外的影响力,没有权威性。
如果一种获得批文的药品的生产、停产成了企业的自由,政府没有法定的长效干预机制,那么,当生产某种药品利润极低或无利可图时,药企停产这种药品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对于药品等关系国计民生的特殊商品,国家必须建立长效的法定干预机制。
药品生产不能一味跟着市场感觉走,卫生部、食药监局等部门也应加强对药品生产环节的监管:其一,对全国药品供需密切监控,如发现某些药品尤其是重要药品产量明显下降、不能满足需求时,及时发布预警信息,采取应对措施;其二,监管部门应给“独门”药、“孤儿”药生产情况建立档案,医药企业若停产此类药品应提前申请,监管部门在评估后再作出是否批准的决定;其三,对一些生产常用廉价药、“独门”廉价药的企业,监管部门应按期设定最低生产限量,并根据生产量予以必要补贴。

- 相关报道
-
- “颜值经济”正当时——聚焦注射医美领域的发展与机遇 (2025-08-10)
- Nature:特定RNA修饰或会促进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展 (2025-08-10)
- AD:中山大学团队发现,中国约60.3%的痴呆症可以预防! (2025-08-10)
- 干细胞治疗糖尿病新突破:邓宏魁团队首次实现利用人iPSC制备内分泌细胞类型完备具有低血糖防护功能的胰岛 (2025-08-10)
- 长征机器人手术中心5000例里程碑活动圆满落幕 (2025-08-10)
- 太极阴阳:北京大学王凯团队血管类器官研究登上Cell Stem Cell封面 (2025-08-10)
- Nature:癌症疗法新突破!NSD2抑制剂有望为肺癌和胰腺癌治疗带来新希望 (2025-08-09)
- 广州医科大学×广州国家实验室发表最新Cell论文 (2025-08-09)
- 华东师范大学×上海交大×湖北大学合作发表最新Cancer Cell论文 (2025-08-09)
- 科普医保卡提取代办中介24小时办理渠道推荐三个 (2025-08-09)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