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医药网首页 > 医药资讯 > 医药新闻 > 华润北医“天坛模式”的正名时机

华润北医“天坛模式”的正名时机

  继今年3月南京医药的“基于利益协同的药事服务管理”首次摘获“全国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一等奖后,该奖项或将迎来医药流通行业的又一个冲击者--华润北医。6月,华润北医股份与天坛医院的合作“天坛模式”被商务部列为三大医药物流延伸示范工程之一在全国范围内推广,而这次申报“全国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无疑是北医股份“天坛模式”又一次正名的好时机。

   
  随着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等新医改政策的实施,医院药房已不再是医院的盈利中心,药房职能正在从经济效益型向管理服务型转变,基于医院药房改革而诱发的商机正被各大实力派流通巨头所觊觎。一方面是医院对药房管理“去库存化”,降低药品管理成本的管理要求,一方面是物流、仓储、信息技术的不断革新,配送企业的药品配送服务项目不断丰富,服务能力不断提高,促使医院的药事工作逐步转向借助第三方资源(即配送企业)变成实现。

   
  从商务部推广的三大示范工程来看,无论是北医股份将现代物流延伸到医院药库、药房和病区的“天坛模式”,或者国药集团从药品购进到集团内部管理和调配,再到医疗机构和零售药店配送全过程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整合和信息化管理,还是九州通为北大医院提供的医用耗材自动补货服务,关键都在于医院药房信息化管理的实现。

   
  以往的药品流通一到医院药房环节就基本处于信息化的孤岛或空白状态,多数医院无法对药品流向进行及时、准确的信息追踪,在保证对患者的用药安全上存在缺陷。相关数据显示,马来西亚一些医院使用系统监管后统计,药品节省了10%-20%,通过条码可以实时追溯到每个患者的用药情况,有效保障了患者的用药安全。现阶段,我国实行的GSP标准按照企业的经营模式来划分,主要局限在药品批发和零售企业,医院的药房、药库管理不被包括在内,容易造成药品流通在最后环节出现安全隐患。

   
  药房管理改革带来的不仅是药房绩效的优化,更是流通企业竞争的又一次升级。以往医药流通企业在生产、流通、使用环节中处于被动状态,形成了急功近利的低水平市场竞争格局。面对医院市场“大蛋糕”,流通企业和医院之间只是单纯的贸易关系,盈利和服务模式较为单一。在国际药品批发企业从传统商业购销模式向现代全产业链服务模式转变,将专业化、现代化的物流服务延伸到药品生产和终端销售环节的大趋势下,医院药品库房已成为兵家的必争之地。近期,几大流通巨头除了整合各地分销资源外,也在加紧向专业服务提供商转型,如何在医院专业化管理领域开辟出新的利润沃土,做精、做好药房管理服务是个关键。

医药网新闻
返回顶部】【打印】【关闭
扫描100医药网微信二维码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