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医药网首页 > 医药资讯 > 医药行业分析 > 新医改能否成功取决于公立医院

新医改能否成功取决于公立医院

  自2009年1月国务院正式出台“新医改方案”以来,“新医改”的进展呈现严重的不平衡:医保改革稳步前行;但医疗体制改革,尤其是公立医院改革,却裹足不前。医保改革的目的,一是通过医疗保险分散百姓医药费用的风险,二是让医保机构扮演“团购”角色,制约医药费用上涨的幅度。可如果公立医疗机构主宰甚至垄断了医疗服务市场,且效率不彰,即使医保改革到位,医保机构也缺少选择权,众多抑制医药费用上涨的改革措施根本无法推动,“新医改”也不可能取得成功。

  
  在公立医院总收入中,业务收入的占比非常高,政府拨款或补贴已经无足轻重。公立医院似乎走上了市场化的道路。很多民众由此认为,公立医院“社会公益性淡化”的主要原因就在于市场化。这实属误解。中国公立医院的所谓“市场化”,其实是受到行政体制严重制约和扭曲的“伪市场化”。

   
  “伪市场化”的核心特征之一,是公立医疗机构中绝大多数医疗服务项目的价格由政府决定,大部分常用药品的价格(最高零售限价、中标价和利润加成)也由政府决定。行政定价的结果就是价格永远定不准。常见病、多发病的医疗服务价格畸低,一般性医疗服务必然收不抵支。这就诱导公立医院以多卖药、多用高价耗材、诱导过度消费(俗称“过度医疗”)来弥补医疗服务中的亏空,使得公立医院医药费用快速增长。
  

  公立医院究竟如何改革?“新医改方案”给出了两条并存的思路,其一是“再行政化”,其二是“去行政化”。“再行政化”的思路,就是将公立医院中所有资源配置的权力集中在卫生行政部门手中:一、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公立医院上缴全部收入,由主管部门对其实施全额预算管理;二、卫生行政部门不仅负责公立医院管理者的任命,还要掌管公立医院所有人员的编制;三、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公立医院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审批、医疗设备的添置和耗材与药品的集中采购;四、医疗服务、耗材和药品的价格制定由卫生行政部门全权负责。

   
  事实上,众多拥有基础建设审批权、编制管理权、价格管制权的相关政府部门,对于卫生部门在“新医改”过程中扩充自身权力范围的努力,普遍持不以为然的态度。“再行政化”不可能变为现实。但是,这一思路的很多内容,例如“收支两条线管理”、药品与耗材的集中招标采购等,又体现在医改的很多政策文件以及具体实践中。

   
  在“法人化”的制度环境中,公立医疗机构同卫生行政部门脱离行政关系,成为完整意义上的独立法人,对其所有活动,包括人员雇用、服务提供、资产购置、接待与投资等,独立承担所有民事和刑事法律责任。行政级别没有必要保留,医院之间只有规模大小、服务领域、服务水平之别,而没有行政级别的高低上下之分。公立医院“去行政化”,表面上是改变医院的组织和制度结构,但根本上是改变政府与公立医院的关系。

医药网新闻
返回顶部】【打印】【关闭
扫描100医药网微信二维码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