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医药网首页 > 医药资讯 > 医药行业分析 > 虚假身份虚假药 药店上当是多数

虚假身份虚假药 药店上当是多数

  虚假身份卖假药蒙骗药店上千家--哈尔滨两起售卖假药案追踪调查。2011年底,哈尔滨市侦破两起特大制售假药案件,涉案金额1300多万元。案件源于黑龙江葵花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主动报案,该公司在内蒙古自治区锡林浩特市发现价值1万余元的假冒“葵花胃康灵”胶囊。经过监管部门鉴定,这些胶囊是假药,由黑龙江省金辉医药有限公司经销。

   
  经过调查,发现了主犯为邸建红、齐海波的两个假药犯罪团伙,他们以同样的方式从事假药购销活动。民警在办案中发现,两个团伙购销的假药均为常用药品、热销药品,有感康药片、复方安芬胺烷片、胃康灵胶囊、金珠明目胶囊等。假药的覆盖面很广,警方扣押犯罪物证时,发现50多个品种的假药,在假药团伙的电脑中则可查到150多个品种。这批制假售假分子将百余种假药推销到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4个省区至少3000家药店,牟取暴利。那么,数量众多的假药究竟是如何顺利地进入这么多家药店的?假药贩子又是通过何种渠道瞒天过海?

  
  据警方介绍,齐海波是黑龙江省肇东市人,他在哈尔滨市经营着一家合法药店,一直盈利有限。2009年,齐海波参加一个药品推介会时,收到不少名片。其中一张名片上自称“低价出售热销药”,齐海波看着心动,就拨打了名片上的电话。对方告诉他所谓“低价药”就是假药,治不了病也吃不死人。在低价的诱惑下,齐海波开始购进假药,通过空车配货的方式发到哈尔滨,再以哈尔滨为集散地,卖往黑龙江各地以及辽宁、内蒙古、吉林等地。

   
  齐海波是邸建红的姐夫。邸建红在哈尔滨也经营着一家药店,看到齐海波卖药发了财,邸建红十分动心,在齐的“帮助”下,从2010年10月开始售卖假药。经审讯得知,2010年以来,邸建红、齐海波等人从广东、河南、浙江、陕西等地低价购买成品假药,再假借汽配、塑料型材、普通货物等名义,通过物流公司销往东北地区。

  
  值得注意的是,邸建红等人虽然贩售假药,但从来不在自己的药店售假。齐、邸二人十分警觉,他们在购假、售假的过程中,均使用假名和假身份证。他们不使用药品包装箱,而是以建材、食品、文教等名义进行包装。假药团伙以“天进”、“鑫伟源”、“金辉”等多个公司的名义对外售药,频繁变换公司名目,不断变换仓库地点和经营地点,打一枪换个地方。

   
  警方介绍,这条制售假药的上下线均使用多个名字,电话也经常更换,频繁使用假药代号彼此称呼。据悉,仅邸建红一个团伙就使用电话20余部。从寄送过程来看,涉案人员将假药重新包装或混在其他物品中以逃避检查。从资金支付来看,涉案人员使用假身份证件开户,通过网银、电话银行、外地存现和由物流公司代收等方式。手段隐蔽,值得警惕。


  这么多假药,怎么能瞒过药店这一关,进入流通领域呢?据警方介绍,假药团伙开设了多个虚假的公司售药,制作了假的公司印章和资质文件,卖药时也出示给药店,用以蒙蔽药店。售假手段并非特别高明。药店方面即使在包装上看不出来,但是假药的进价比市场价要低得多,理应能察觉出有问题。只要对其资质和药品真假进行网上核实,就会真相大白,但很多药店却有这么做。

   
  从两起案件的销售明细表上看到,假药案涉及药店大多在城乡接合部和农村。这些地区缺医少药,用药者中很多是农民,对假药的防范意识弱、识别能力不强。消费者看不出是否为假药,这可能是药店敢于“明知故卖”的原因。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认为,此类常用药副作用小,群众即便使用了假药也不易觉察,而且这些药品在药店销售时与正品价格一致,消费者往往不会产生怀疑,给售假分子留下了可乘之机。

医药网新闻
返回顶部】【打印】【关闭
扫描100医药网微信二维码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