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医药网首页 > 医药资讯 > 医药行业分析 > 医生要是“被”养活靠的是什么

医生要是“被”养活靠的是什么

  如果医生一定需要被“养”的话,不应该是药,也不应该是国家财政,而应该是他们的技术。6日,全国人大代表钟南山提出,“以药补医”这个问题应该首先从基层解决,赋予县医院更大的公益性,县医院医务人员的工资由政府来解决。

   
  是否变以药“养”医为政府“养”医,一时之间引起很多争议。作为医生,不赞成以药“养”医,也不支持政府拨款“养”医,因为医生通过自己的劳动为患者的健康提供帮助,本身是一件很有价值的事情,完全是靠劳动和知识吃饭,为什么一定要沦落到不是被药“养”,就是靠拨款“养”的地步呢?

   
  当然,如果医疗行为的收费完全依据市场规律来制定,那么会有很多家庭无法应对,为了避免类似的情况,同时也为了减轻国家的财政负担,于是通过行政手段将真正体现医疗劳动价值的诊疗费制定得低得离谱,这样的价格不可能让医生获得基本的生活保障,于是,将药品的利润拨一部分给医生,如此,医生的劳动价值变得微不足道,几乎依附于药品价值上,从而不得不成为另一个意义上的药品销售员。

   
  这样的状况导致了我国药品市场的混乱怪相。事实上,近年来已经在一些社区医疗机构尝试了以拨款“养”医的方法,医生的工资基本被政府包干,他们的医疗行为也不能为他们换来额外的收入。前些天有人和一位郊区医院的医生沟通得知,拨款养活的医生几乎沦为了行政的附庸,他们需要做的是如何让上级机关满意,如何避免承担责任,而不是提高医疗技术。所以病人来了,有一点点特殊情况,就赶紧让患者转院,于是被“养”活的医院依然门可罗雀,患者依然还是需要长途跋涉到县城看病。患者没有因为他们身边的医生被行政“养”活而获得多少利益。

医药网新闻
返回顶部】【打印】【关闭
扫描100医药网微信二维码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