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诱惑招致掺假药用原辅料需整顿 |
![]() |
继工业明胶毒胶囊、地沟油抗生素事件后,中药材染色事件日前再次引发市场关注。因涉嫌用化工色素金胺O进行染色并掺假,凯利中药饮片公司9月8日遭国家药监局曝光。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会长于明德称,药用原辅料等领域的问题严重打击市场对药品的信心,不利于医药产业的发展,下一步仍将对药用原辅料行业从严整顿。
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9月8日曝光,安徽亳州一批中药饮片企业使用化工色素金胺O进行染色、利用铝盐和镁盐进行增重,其中8家中药饮片生产企业被停产整顿,6家企业的GMP证书被收回,12家企业被立案调查。国家药监局称,在中药材、中药饮片生产中染色增重、掺杂使假会对后续的中药生产、临床配方使用带来极大的危害,造成系统性安全风险,是严重的、恶劣的违法行为。
“这次药用原辅料的整顿非常必要,应该进一步规范中药材行业发展。”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中药民族药标准研究与检测中心主任林瑞超表示。事实上,这并非中药企业首次面对药材信用危机。早在2011年,四川蜀中制药就因用苹果皮冒充板蓝根遭到处罚。业内人士直言不讳地指出,蜀中制药的复方丹参片中标价只是原料价格的1/4,其为了占领基层医疗市场,使用“低价中标”策略,并最终曝出了掺杂使假的行为。
2009年下半年以来,受气候因素和市场需求影响,中药材价格出现了连续暴涨,在打击下游中药企业盈利的同时,也刺激药材供应商违法行为增多。业内人士称,“加铝”、“加镁”、“加盐、加糖、加色素”等掺杂使假行为,已经成为中药行业的潜规则。而食品价格的持续上涨,也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地沟油冒充大豆油现象的出现,
于明德表示,“必须严厉打击,整顿药用原辅料市场的经营环境,才能推动行业持续发展。”药企的逐利行为刺激药材流通领域违法事件频出。“低价中标”促使部分下游药企暗中掺假;中药材价格暴涨,则推动部分上游药材供应商染色、增重。上下游的掺假行为,皆需要严格治理。

- 相关报道
-
- Nature:科学家破解NRAS突变黑色素瘤的密码——新靶点SHOC2 (2025-05-15)
- 《自然·医学》:填补空白!临床试验结果显示,偏头痛治疗药物ubrogepant可以改善偏头痛发作前的疲劳、颈部疼痛等前驱症状 (2025-05-15)
- 京剧登上Cancer Cell封面:来自中山大学马骏院士团队 (2025-05-15)
- 中国智造引领再生医美新发展 aphranel优法兰魔法CC针全球首发 (2025-05-15)
- 亿达科创“AI智服”赋能药企认知价值可持续增长 (2025-05-15)
- 双向免疫调节剂-京生·脾氨肽口服溶液:打破过敏性鼻炎合并腺样体肥大的恶性循环,守护儿童自由呼吸 (2025-05-15)
- 染料敏化稀土纳米光热材料研究取得进展 (2025-05-15)
- 新疆继续推动优质医疗资本平衡规划 (2025-05-15)
- 每晚只睡三四个小时却精力充沛!我国学者发现,这个基因突变会导致天然短睡眠 (2025-05-15)
- 张锋的学生创立新公司,8500万美元首轮融资,聚焦体内CAR (2025-05-15)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