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医药网首页 > 医药资讯 > 医药行业分析 > 原料药供应链风险加剧 威胁企业利润

原料药供应链风险加剧 威胁企业利润

  目前,伴随着市场竞争的白热化和规范化进程的加快,原料药供应链风险正在日益加剧,其中最重要的方面在于对下游原料的掌控能力被迫提升,这主要是来自原料药国际市场带来的压力。目前以发达国家为首的,针对中国原料药输出的门槛在快速提高,既有保证产品质量之意,也有抑制进口之心。原料药供应链风险对企业的利润甚至生存的威胁正在扩大。


  2012年上半年,我国西药制剂仓储转口货物进出口额同比增长59.5%,保税区仓储转口货物成为新增长点。保税区仓储转口货物主要是欧盟和美国制剂商将产品存入我国保税区,利用我保税区自由贸易便利和物流仓储优势,通过转口贸易销售到澳大利亚、韩国、中国香港、马来西亚、新西兰、新加坡和菲律宾等地。


  在于中国原料药严重产能过剩下,令进口国彻底成为游戏规则制定者。在此之下,国内供应商的供应链风险防范管理,一方面要提升产品质量,延长产业链,控制原料的质量和稳定,以抗衡进口国的严格要求;另一方面则要通过开拓新兴市场来降低和规避旧原料药供应链可能存在的无意和恶意的打击风险。


  从国际市场进口门槛法规来看,是希望中国原料药供应商加强自身供应链的控制,以保证药品的产品质量,但从长远来看,我们还需要有更多的警惕。从目前来看,原料药供应链风险控制与防范最根本的解决之道,仍是直面问题所在。中国原料药企业十分看重欧美市场的需求和品牌效应,而欧美药品主管部门最直接的理由仍是保障原料产品的质量,这同样是中国原料药供应商最有效的规避风险的环节。


  提升产品质量,包括直接提升生产保障水平,以及延长产品产业链,掌控原料质量稳定等。我们可以看到,海正、海翔、华海等企业之所以能够在国际市场长袖善舞,最基本的仍是手上握有各个国家的各类认证、许可,以此取得美国和欧盟的信任。而海普瑞等肝素钠生产厂家近几年的重要布局,就是在肝素钠粗品产业链的有效延伸,甚至掌控至屠宰场的运营。通过资源性原料的掌控,在控制了产品质量的同时,也稳定了原料的供应和价格,同时又提升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掌控了成本优势。


  加速国际市场的开拓,以增加出口市场来规避和降低发达国家日益提高的监管风险。目前许多第三世界国家正在改变本国的制药行业发展策略,希望逐渐降低进口药物的比例,发展本土制药工业。比如非洲很多国家全国仅有十多家制药厂,肯尼亚、俄罗斯等国已经出台法规打击假药,同时支持本土企业发展,以及吸引投资。这些都可能成为未来我国原料药供应链的机会,以新市场的增长来弥补发达国家市场可能带来的份额损失。但无论如何这也只是一时的逃避之策。

医药网新闻
返回顶部】【打印】【关闭
扫描100医药网微信二维码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