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医药网首页 > 医药资讯 > 医药行业分析 > 医药信息网关注药品调价影响

医药信息网关注药品调价影响

  医药信息网获悉,据发改委价格司医药价格处统计,按2011年市场份额初步测算,自2011开始的本轮化学药品总共降价600多亿元。不过,谈及药品调价,历来都不是全部“降价处理”,本次涉及的400多个品种也贯彻了这一点。


  据发改委调查,降价产品消失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一是临时性下架,短期内会恢复供应。原因是降价后经销商需重新协商采购价格,确定价格后再恢复供应。这种现象会在文件生效前后的1个月集中出现,容易形成“降价死”印象。


  二是个别企业因经营不善、过去价格明显偏高或品牌认可度不高等原因,一些规格或剂型的具体品牌会“消失”,但其他厂家的同类产品仍正常生产供应,价格甚至更低。从产业发展看,这种“消失”有利于规范市场秩序,符合降价初衷。


  三是确实存在极少数品种退市的情况,有的是因为安全性低被逐步淘汰;有的是因发病率低、市场需求量小且不确定性较强,企业不愿生产;有的是因行业标准提高,淘汰落后产能导致供应短缺;还有的是因原材料依赖进口,国内不能稳定生产等。


  医药信息网表示,以往调价中,跨国企业的原研药和专利药价格都有不同程度的下调,但总体水平一直较高,本轮调价中,对此类药品进一步加大降价力度,并规定了最低降价幅度进行强制降价。从调价结果看,外资专利原研药的实际降幅更大,主要原因一方面是这类药品单价普遍较高,相同降价比例所对应的金额显然更大;另一方面,这类药品竞争度低,实际交易价与原最高零售限价非常接近,降价效果就更明显一些。

医药网新闻
返回顶部】【打印】【关闭
扫描100医药网微信二维码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