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药企国际化差距在哪 |
印度目前已经从以国内市场为核心的工业转向以研发为基础、以出口为导向的全球化工业。众所周知,印度制药工业基本遵循了“大宗原料药中间体-特色原料药-专利仿制药(不规范市场)-通用名药物(规范市场)-创新药物”这样一条成长线路,第一步即是做大大宗原料药产业。典型公司代表就是阮氏公司,至今,阮氏在非专利药产品上共有35个通过FDA 认证,并在美国新泽西和英国设有非专利药的销售中心。南新、悉普拉等公司也有相似的历程。
当然,这种模式也是在特定的环境下形成的,即专利制度出台之前。一些印度制药企业也许早就预见到这种方法只是权宜之计,因此纷纷寻找新的出路——仿制非专利药在美国、欧盟等规范市场销售;同时还不断通过并购、重组等资本运营的方式巩固自己的地位,并积极投入研发。目前,印度几大知名药企研发投入已经达到销售收入的10%,虽然和辉瑞等制药巨头还有差距,但已经远远领先于我国制药企业:印度制药企业通过美国FDA的GMP检查的经验比中国丰富,通过GMP检查的工厂和企业比中国多,并且已经在海外建立了生产企业;印度制药业的国际化程度较高,药品的40%可以出口销售到世界上100 多个国家,且这些印度公司在世界医药市场上的影响力高于我国企业……
印度制药行业发展中的主要趋势和策略
——重视研发
近年来,印度处于领导地位的制药公司已经逐渐加大了它们的研发预算。2005 财政年度,印度主要制药公司的平均研发开支占销售收入的比重已经从三年前的2%上升到6%,到2006 财政年度的增长幅度可能达到12%。而在未来两年中,印度制药公司可能会将它们的研发开支增加1倍。
——出口驱动增长
印度制药公司的发展与世界同步。目前,大部分印度制药公司的出口收入占总收入的一半以上。随着近年来印度制药公司大举进军美国和欧洲的规范通用名药市场,以及非规范的其他药品市场,其出口额有了很大增长。
印度制药行业在面对国外强大的竞争者时,能够建立起一个印度药品的出口市场,主要是由于拥有成本竞争优势和高质量的产品,这来自于其具备高端的药品研发技术和国际认可的生产工厂,这也是中国药企必须努力达到的一个目标。
——生产质量保证
除了对原创性药物研究进行投资外,印度的制药公司还意识到它们需要对生产工厂进行升级,使其符合为美国FDA、英国MHRA、南非MCC等组织所认可的“cGMP”。很多印度的药厂获得了国际认可。印度是除美国之外获得美国FDA批准的制药工厂最多的国家——大约70 家,而且这个数字还在迅速增长。以这些先进的生产设备作基础,印度公司正在寻求为跨国企业进行合同生产和作为其散装药品/ 医药中间体的全球采购点。
借鉴印度经验提高我国药品生产整体水平
——加快药品国际化进程
目前,中国的药品也可销售到世界上100 多个国家和地区,但主要是附加值较低的原料药;在国际资本市场的运作上,中国也落后于印度。
中国虽然在非洲等发展中国家建立了少数合资制药企业,但是很少在资本市场收购或兼并发达国家的制药企业,也很少直接投资于西方国家,甚至没有在印度建立药品生产与经营企业。中国还没有制药企业可以称为跨国制药企业,而印度前10 位制药企业中至少有3 家可以算是跨国制药企业。
海外制药企业在印度的市场占有率目前为22%,到2015 年可达到40%;中国目前外资背景制药企业的销售份额已经达到40%左右,一些外企如辉瑞、阿斯利康、罗氏和诺华等,在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优惠条件下,近年来增长率超过了30%。究其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中国缺乏既懂技术、管理,又有良好外语基础的复合型人才,阻碍了中国制药企业走向世界。而印度相对发达的教育事业为其储备了数量巨大的科技人才,其中3500万英语熟练的人口,使印度制药企业到海外兼并或收购当地企业时,与当地人很容易沟通,而中国制药企业打入世界市场,往往只能采用传统的出口贸易方式;二是中国缺乏对国际市场资本运作法律法规的熟悉与了解。
——加大研发力度
虽然与中国同为原料药生产的大国,但与我国相比,印度更具有研发方面的优势。印度制药正在向国际大型制药企业努力,寻求在产品更新换代方面的突破。从未来发展的角度看,它完全有可能先于我国完成产品上的更新换代,印度制药厂家都在努力自行开发创新产品,南新公司和阮氏公司都在加大投资力度,大力研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药物。对于南新和阮氏这两个公司,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他们的人才,为这两家印度制药公司效力的优秀科学家人数众多。
另外,印度拥有像兰巴克斯公司这样具备国际竞争力的医药企业,能生产上百种国际畅销药的关键中间体,印度已成为中国制药企业在国际上的强劲竞争对手,也正在成为欧美大型药企的潜在竞争对手,是中国学习的榜样。中国长期缺乏创新激励机制,企业研发投入太少,95%以上的药物为仿制药;我国医药企业研发投入一般只占销售额的2%~5%,而欧美发达国家已达到12%~15%甚至更多。目前我国能生产24类1350多种原料药,但其中97%是仿制的,基本都没有专利保护。迄今为止,我国开发的获得国际承认的创新药物只有两个:青蒿素和二巯基丁二酸钠。
而且,整体来看,国内制药企业的经营业绩大多不太好,缺乏研发资金,加上资源分散、缺乏协调,科研人员的管理机制也有待改进。
——培养一批参与市场竞争的人才
我国医药企业现在的紧迫任务是要培养一批人才参与市场竞争。我国药企处在变革时期,要学会扬弃、要善于推陈出新。我国医药企业应该更多地关注印度的发展,因为印度与中国有更多的可比性。
当今世界巨头制药公司基本把焦点集中到了中国,原料药的生产基地也准备建到中国,甚至把研发中心也建到中国来。2004 年罗氏公司就首期投入1100 万美元在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建立了研发中心,这是罗氏公司在美国和欧洲以外地区建立的第五个研发中心,也是在亚洲建立的第一个全球性研发机构。
我国医药企业现在不得不面临国际化竞争,如果没有成本优势和差异化竞争策略,我国医药企业将会非常被动。
我们面临的问题
经过与印度药企的对比可见,中国药企国际化面临如下的问题:
第一,许多中国药企没有上市和引进风险投资,符合规范市场的工厂cGMP改造和研发投入严重不足,没有目标市场的认证和满足目标市场的产品研发,国际贸易是不能发展壮大的。
第二,是不了解规范药品市场的政策法规,对规范市场的游戏规则了解甚少,尤其是知识产权方面。是寻找合作伙伴还是自己开发市场,对中国药企是个抉择。
第三,是缺乏市场运作、市场掌控的人才或者利益一致的合作伙伴。
走国际化道路,中国药企有三条路可以选择:第一是OEM+cGMP;第二是研发+OEM+cGMP;第三是资本运作+研发+OEM+cGMP。三条路都需要cGMP,其中第二、三条都需要上市或者风险投资,所以对中国原料药企业来说,首先是活下来,因为国家的药政政策越来越向cGMP靠拢,环保政策越来越紧,门槛越来越高,跨国公司不断地变合资为独资,其国内的竞争力会越来越强,在市场不断增长的情况下,集中度会越来越高,活下来的企业就有了赢得超额利润的可能和机会。中国正在走国际化,药企的国际认证和国家趋紧的药政是一致的,这一点保证了企业的生存。当前的市场战略应建立在稳定低端、保证降低成本的前提下,开发中端市场,下一步是通过欧盟认证,争取和欧洲的药企合作,利用他们的渠道进入规范市场,了解目标市场的质量和药政标准,尽快成长起来,再在目标市场寻找合作伙伴或者收购目标市场药厂,真正进入规范市场。
医药网新闻- 相关报道
-
- 河南大学最新Nature Catalysis论文,优化“液体黄金”提取工艺 (2025-01-22)
- Nature Methods:PF555——突破活细胞成像的光漂白瓶颈,开启长时程追踪新纪元 (2025-01-22)
- 湖南提升医疗保证质量 群众看病负担无效加重 (2025-01-22)
- Adv Sci:低剂量的大气压低温等离子体疗法或有望有效减缓机体肿瘤的生长 (2025-01-22)
- Nature Medicine:脑机接口,让瘫痪者也能玩电子游戏 (2025-01-22)
- 瑞金医院普外科/上海消化外科研究所于颖彦教授发表类器官活库的标准化建设与挑战综述 (2025-01-22)
- 什么时候更适合安装假肢?湖南国安一招告诉你! (2025-01-22)
- JAMA子刊:太极拳与rTMS联手出击,改善老年人睡眠和认知功能的新希望! (2025-01-21)
- 重磅!国家杰青/优青项目没了!避免“帽子化” (2025-01-21)
- Front Cell Neurosci:科学家深入探讨如何利用大脑类器官技术来揭示进行性多发性硬化症的发病机制 (2025-01-21)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