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监管技术手段 提升公众认知水平 |
![]() |
近来,药品安全作为民生热点问题受到公众普遍关注。如何客观认识当前的药品安全形势?如何稳步提升公众用药安全水平?日前,部分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纷纷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教授李蓉认为,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在市场经济没有完全成熟、企业诚信观念没有完全建立的情况下,药品安全对于政府监管部门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监管部门要把药品安全的问题放到整个经济社会发展中去考虑,而不单是考虑行业问题。“也就是说,要找准经济发展、人民需求以及食品药品监管的平衡点。”
“分清政府和企业职责,对安全体系的建立有好处,对监管水平的提高也有好处。”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艾滋病首席专家邵一鸣表达了这样的观点,“在药品监管中,政府的职责应分为事前事后。事前就是法规、准入、技术监督,以及常规的监管工作。事后,即出现了安全问题后,一要敢于调查,防止扩散,查明原因;二要及时救治,动用所有力量救人。如果法规、技术标准、监管都到位,再出现安全问题就是企业的责任。”他认为,国家应制定食品药品安全的中长期规划,以达到更高的安全标准。这个过程绝不是几个职能部门的责任,而是整个国家、整个社会共同的责任。
全国人大代表、天士力集团董事长闫希军说:“目前,药品生产企业的技术水平和研发生产能力参差不齐。面对市场竞争带来的压力,发展快的企业积极面对挑战,有的企业却不愿花钱出力,甘愿冒‘风险’走‘捷径’,做违法违规的事情。对于后者,监管部门必须依法严惩。”他认为,监管部门要从方法和技术上进行研究,检测、监管的技术和手段以及相关设备都要走在企业的前面。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研究员岳秉飞表达了同样的看法。他说,应该加强药品监管体系、药品检验体系和药品质量标准建设,不断完善加强药品安全技术支撑体系。
闫希军代表还表示,用药安全属于大健康的范围,应得到全社会的重视。首先要有健康的理念。其次,要普及健康教育,宣传合理用药等相关知识。政府、企业、协会、专家应采取多种方式告诉公众,如何才能获得和拥有健康,如何客观看待药品不良反应等风险。
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市西城区政府副区长闫傲霜认为,政府应统筹安排,增强宣传力度。只有公众认识不断提升,才能使药品安全有良好的群众基础。“现在,北京的老百姓使用过期药、不对症药的情况有所减少,一些非法游商到社区销售的情况也少了很多,因为很多工作在街道社区层面就做好了、管住了,如果都靠监管部门来做,工作量太大,管理是非常有限的。”
代表委员们还认为,新闻舆论监督、社会监督应公开化、常态化。但他们同时指出,由于医药方面的专业性和技术性很强,一些媒体从业人员对药品的安全性认识不够,因而在报道中有时出现对政策或事实的误读。
“是药三分毒。药品的安全,需要确定其不良反应或者副作用是不是在一个科学的、可用的范围之内。”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副院长史大卓说,“影响用药安全的因素有很多,因此,不能在对药品安全性还没有客观评价之前,就进行炒作或片面报道。”
一些代表委员还建议,重大的医药新闻应通过法规或制度来规范发布程序,以保障发布的准确性和科学性。“从2002年起,我在区里、市里一直提议,在中央电视台设立医药卫生频道,正确宣传医药卫生知识和医药政策、信息。”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副所长杨金生说,“通过媒体正面宣传,曝光假劣药品、虚假宣传,对于打击假药、治理医药虚假广告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
医药网新闻
- 相关报道
-
- Cell子刊封面论文:冯玉鹏等揭示肠道菌群对疫苗效果的影响 (2025-04-22)
- 湾区企业家健康高峰论坛暨广东省唐山商会成立大会在深圳乐土举行 (2025-04-22)
- Science子刊:聂静/陈宇鹏团队揭示细胞型朊蛋白促进慢性肾病新机制,并提出潜在疗法 (2025-04-22)
- Cell新子刊:深圳湾实验室饶浪团队开发不依赖抗生素的幽门螺杆菌防治新策略 (2025-04-22)
- Cell系列综述:类器官和器官芯片的进展、在药物开发中的应用以及监管挑战 (2025-04-22)
- Science:将微生物疫苗与竞争菌株组合使用可有效杀死肠道中的致病菌 (2025-04-22)
- 2025年度“沪惠保”正式开启参保通道,升级国内外特药保障优化健康增值服务 (2025-04-22)
- 上海德达心血管医院"天使之旅"再启生命护航 (2025-04-22)
- 【会议通知】ISFO (2025-04-22)
- "筛查新方案启航,公益行动助力"----共筑中国鼻咽癌防治新高地 (2025-04-22)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