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医药网首页 > 医药资讯 > 医药行业分析 > 医药市场扩容并非机会均等

医药市场扩容并非机会均等

  “今后一个时期,中国宏观经济还无法完全走出金融海啸的阴霾,在GDP增速高位放缓、外贸出口全面萎缩的大形势下,已经在全球医药产业中占有重要地位的中国将受到更加严峻的挑战,所幸的是,由于药品的刚性需求特性,以及新医改政策带来的政府投入的加码,我国医药经济保持了稳定增长的势头。南方所对今年医药经济增幅的预测将有所调减。”在4月23日SFDA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主办的第四届中国制药工业百强发布会上,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所长林建宁谈及2009年医药经济发展趋势时如是说。

  

  机会并不均等

  今年4月,新医改方案终于破茧而出,政策勾勒出全民医保的实施路径,也给医药产业带来了扩容的憧憬和冲动。新医改成为当下中国医药产业最现实的生存环境。林建宁指出,新医改政策的实施,将使得医疗资源配置更趋向合理,医疗资源的可获得性提高,同时由于加大政府投入,使得医疗产品消费者的支付能力提高,这些都将直接刺激药品消费。今后的政府投入向基层医疗卫生网络建设倾斜,随着农村和社区医疗网络健全,中低端药品市场的潜力将逐步被唤醒。数据显示,2008年医院终端的药品销售增长达24.84%,零售终端的增长率达18%~20%,农村及社区用药市场的增长幅度将接近30%。医药终端市场的扩容前景较好。

  然而林建宁也指出,市场扩容并不是一场机会均等的盛宴。对于新医改带来的产业兴奋还需要抱谨慎乐观的态度。例如,我们从新医改对于药品价格政策的有关表述中可以看出这样一些趋势,国家将在政府创办的基层医疗机构全部配备使用基本药物,目前基本药物制度的具体实施方案尚未出台,但不难预见的是,进入基本药物目录的药品的价格水平将会有明显下降,这不仅契合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制定的主旨,同时也是缓解地方政府巨大财政压力的一个现实手段。进入目录的厂家或许可以得到一些倾斜性政策扶持,但是利润空间将给生产企业带来沉重的生存压力,零差价对于流通领域是全新的严峻命题,快批企业和社区零售药店都将面临较大冲击。

  因此,如何将新医改的利好因素转化为企业现实的效益增长,是每个企业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林建宁在报告中指出,从2008年中国制药工业百强榜来看,一些企业在这方面的表现就比较突出,例如西安杨森的吗丁啉、拜耳的拜糖平、广药集团中一药业的消渴丸,近年来加大了对第三终端的拓展力度,产品业绩增长都在20%以上。在百强的中段企业中,浙江海正和先声药业拥有较好的产品力,以专业化、创新带动发展的思路为自己保持了较为稳固的市场地位。

  

  量变多于质变

  林建宁在报告中详细拆解了今后3年8500亿元投入的流向,指出投入大规模增加对于拉动医疗消费需求有很大的激励作用,但是制约中国医药经济发展的深层次矛盾无法通过单纯的增加投入来彻底解决。从近几年制药工业百强集中度变化来看,每年提升的幅度并不大,2007年,制药工业百强的集中度为39.62%,到2008年提高到40.59%,增长不到1个百分点。制药工业百强内部,集中度提升最为明显的是前30强企业,2008年的集中度也只提升了0.83个百分点,可以说目前制药工业还是处于比较分散、集约化程度并不明显的调整阶段。

  林建宁认为,增加投入并不意味着新医改方案能够立即给出医药分开的具体时间表,取消以药养医也并不能通过简单的取消公立医院药品加成或收支两条线来实现。最近,国家计划公立医院改革将在中、东、西部选择若干城市和公立医院开展试点,试点预计为10个左右,并不会立即推广到全国,以广东省的试点来说,目前在财政实力较好的深圳和财政困难的韶关都不约而同的出现因对政府投入计划不明确而使试点进展不明显的声音。8500亿元的2/3依靠地方政府投入,因此将给发展并不均衡的地方财政带来很大压力。所以在以药养医的格局没有彻底改变的大背景下,第一终端的用药格局将不会在短期内发生重大变化。行政性的取消药品顺加作价,将直接造成医院销售的萎缩,如果财政补贴不足以弥补医院在药品销售上的损失,医院很有可能向上游企业要利益,企业的负担可能加重。在医药分开实施办法没有明确的情况下,零售药店无法获得充分的处方外配,生存面临挑战。

  

  重构流通格局

  药品价值链的各个环节从来都不是彼此孤立的,作为制药工业百强,他们更需要从产业上下游的格局变化中去调整自身战略,因此,林建宁与到会的众多百强工业企业家们分享了新医改变局中的商业格局的变化趋势。这引起了与会者的极大兴趣。

  林建宁指出:新医改方案中显露出国家加大城市第三终端建设和扶持国有医药商业配送企业的导向越来越明显,医药商业企业将出现两极分化的趋势。商业区域化布局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基层医疗机构将会对城市医院就诊人群形成分流,第一终端对医药商业的增长贡献呈下降趋势。在第三终端,大型商业企业要承担较大的企业运营成本压力和资金运营风险。能够在县、乡或城区第三终端市场进行有效的网络覆盖,把控渠道和药品资源的中小型医药商业有可能脱颖而出,作为专业化公司,保持在第三终端细分市场的竞争力。

  未来药品招标将实行省级政府主导的药品网上集中招标采购,这一政策的亮点之一是药品生产企业直接参与投标,因此有规模的具备现代化医药物流企业将会成为优质的配送商。此外,以省为单位实行招标,区域性大型工商业将受到地方保护,跨地域快批面临挑战。目前我国拥有零售药店36.55万家,对于医保定点资格的争夺和多元化的发展将是下一阶段零售商圈关注的核心。

  

  调减预测

  林建宁分析了2009年1~2月份医药经济的运行数据指出,在宏观经济严峻的背景下,医药经济也出现了增幅放缓的势头,1~2月,我国医药工业累计实现总产值1209.53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7.15%,增幅比2008年同期减少了7.25个百分点,医药工业累计完成利润总额111.65亿元(七大子行业),比去年同期增长23.18%,增幅自2007年全年增长(54.1%)高位不断下滑。尤其是医药出口,2009年1~2月,全行业出口交货值同比增长3%,较去年同期回落17.4个百分点,出口增幅明显萎缩。

  同时,林建宁讲到,从世界药品市场格局的变迁可以看出,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药品市场正受到跨国制药企业的青睐,在这方面,一些跨国制药企业已经有所举动,例如诺华和拜耳先灵,纷纷加大了对华业务的投入。我国的制药百强中,以化学原料药生产为主的企业占了近40%,2007年的百强中,不少原料药企业均获得40%以上的高增长率,但是在2008年的百强榜中,这一增长率已经回落到15%~20%的水平。在金融海啸对实体经济的侵蚀不断加深的背景下,原料药出口将遭遇重大威胁,因此,这一部分企业需要积极调整战略,主动从一系列刺激内需的的政策中寻找新的发展机遇。

  展望2009年,林建宁表示,对医药经济的发展持谨慎乐观的态度。在2008年10月份召开的第20届全国医药经济信息发布会上,南方所运用“中国医药经济运行分析系统”数学模型对2009年医药经济进行的定量预测显示:GDP增幅不少于8.5%,医药出口增幅不少于25%,新医改政策有步骤推进实施的前提下,2009年医药七大子行业工业总产值将同比增长23.2%左右。但是,按照今年第一季度的经济数据以及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变化趋势,南方所认为有必要对之前的预测数据进行修正:在GDP增幅不少于8%,医药出口增幅不少于20%,新医改政策有步骤推进实施的前提下,2009年医药七大子行业工业总产值约10,000亿元,同比增长20.2%左右。化学药品制剂工业2009年工业总产值2700亿元,同比增长约20%左右。中成药工业2009年工业总产值约2000亿元,同比增长约为17%。

医药网新闻
返回顶部】【打印】【关闭
扫描100医药网微信二维码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