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与转化医学:揭示调节不同物种外周循环免疫细胞异质性的分子机制 |
![]() |
来源: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2022-02-13 09:31
近日,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脑病中心秋微教授团队在国际转化医学杂志(Top,IF=11.49)上发表了一篇题为“跨不同sp调控循环免疫细胞异质性的分子机制”的论文
近日,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脑病中心秋微教授团队发表在《国际转化医学杂志》(中国科学院Top,IF=11.49)上的一篇题为《单细胞测序揭示的跨物种循环免疫细胞异质性的分子调控机制》的研究论文。深圳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陈东升与华南农业大学孙健教授为通讯合著者。课题组成员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脑病中心李志斌博士和深圳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孙程程为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
本研究采用单细胞测序技术,综合比较分析了人、小鼠、仓鼠、猴、虎、猫、狗、兔、羊、鹿、鸽、斑马鱼等12个物种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5种免疫细胞(T、B、NK、单核细胞和树突状细胞)的转录谱特征,揭示了不同物种间不同类型免疫细胞的异质性分子。本研究在12个物种的5种细胞中鉴定出214对保守的细胞-细胞相互作用,其中VIM-CD44最为保守,在树突状细胞和T细胞之间最为常见。t细胞和b细胞之间最保守的相互作用是CD40LG-CD40、CD40LG-TRAF3和CD40LG -ITGB。分析了细胞内这些相互作用的信号通路、每个细胞的发育调控网络、参与调控的核心转录因子及其下游靶基因。研究结果有助于了解PBMC等免疫细胞的发育、成熟、增殖、激活和分化,分析免疫疾病中最常见的抗原呈递和适应性免疫应答机制,揭示异常免疫细胞在免疫疾病中的作用,最终对指导免疫系统疾病药物的临床前试验具有参考价值。(100yiyao.com)
版权声明
本网站标注“来源:百医网”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音视频资料均属于百医网网站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承担责任。获得书面授权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百医网”。其他来源的文章均为转载。本网站所有转载都是为了传递更多信息。转载不代表本网站的立场。不想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以联系我们,我们会立即删除。
87%的用户在随时阅读、评论、分享百医网APP。请扫描二维码下载-

- 相关报道
-
- Nat Biomed Eng:用“声波画笔”调控大脑!新型全息超声技术有望打开人类神经疾病治疗新大门 (2025-10-07)
- 《神经元》:短期高脂饮食也同样危险!科学家发现,两天的高脂饮食即可激活小鼠大脑特定抑制性神经元,导致认知受损,恢复正常饮食可逆转 (2025-10-07)
- 相分离研究登上Nature:超越转录调控,mRNA协调易凝聚蛋白稳态 (2025-10-07)
- 动辄百万美元奖金,这些科学大奖想要与诺贝尔奖竞争:它们含金量如何? (2025-10-06)
- Nature:T细胞耗竭的悖论——并非“精疲力竭”,而是“生产过剩”引发的蛋白毒性风暴 (2025-10-06)
- Cell:沉默的基因组,喧嚣的转录场——解密结核菌适应性的隐藏驱动力 (2025-10-06)
- Nature:谁掌控了人类生命的第一个开关?一个被“驯化”的逆转录病毒的自白 (2025-10-06)
- 三个月,改写生命!全球首例帕金森病实现功能性治愈 (2025-10-05)
- AJP:迄今最长时间真实世界安全性分析显示,艾司氯胺酮鼻喷剂的安全性与临床研究和产品说明书中已确定的一致 (2025-10-05)
- Nature子刊:谭蔚泓/邱丽萍团队开发核酸适配体武装的单核细胞疗法,治疗阿尔茨海默病 (2025-10-05)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