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界调控:植物叶绿体蛋白,治疗亨廷顿症等蛋白质病的新希望 |
![]() |
来源:生物世界 2023-10-07 14:00
这些发现为开发基于植物的合成蛋白用于疾病治疗开辟了新途径,这些蛋白或可用于治疗人类的polyQ扩增相关的蛋白病。德国科隆大学的研究人员在 NatureAging期刊发表了题为:In planta expression of human polyQ-expanded huntingtin fragment reveals mechanisms to prevent disease-related protein aggregation的论文。
与动物相比,植物有一个额外的细胞器 叶绿体,这意味着植物有更多的蛋白质稳态机制。这项研究发现,叶绿体蛋白质稳态组分可以防止人类亨廷顿蛋白表达的致病片段的聚集,这揭示了人类蛋白质病的一种潜在治疗干预途径。

尽管植物表达数百种含有polyQ区域的蛋白质,但迄今为止还没有报道这些蛋白质引起的病理。人类HTT和ATXN3蛋白的野生型也具有相对较长的polyQ重复,而拟南芥蛋白质组中的polyQ延伸不超过24次。有趣的是,特定的polyQ蛋白质作为传感器,整合内部和外部线索,使拟南芥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一个例子是转录因子ELF3,它包含一个Q7延伸,使植物通过其聚集对高温做出反应。在22 C时,ELF3保持可溶性,并与抑制开花的基因结合。在高于27 C的温度下,ELF3形成聚集体,缓解转录抑制,促进开花。因此,在胁迫条件下,即使具有相对较短的Q7基序,ELF3也可以在拟南芥中形成聚集体。
由于拟南芥蛋白中最长的polyQ扩增是24个重复(Q24),研究团队表达了含有Q28和Q69的人类HTT外显子1,以研究植物是否能够应对polyQ扩增蛋白。
在正常条件下,Q28和Q69均不会导致拟南芥中聚集物的形成或有害影响。然而,与拟南芥ELF3(Q7)类似,Q28和Q69在热应激下会聚集成聚集物。在非应激条件下,拟南芥通过将polyQ扩增蛋白导入叶绿体并降解,有效地防止了其聚集。而无论是通过药理学还是遗传学破坏叶绿体蛋白质稳态,都会触发Q69以及内源性polyQ蛋白的胞质聚集。研究团队发现,Q28和Q69与各种叶绿体蛋白相互作用,例如SPP。值得注意的是,SPP的异位表达减少了人类细胞和线虫模型中polyQ扩增蛋白的聚集。



- 相关报道
-
- Nature Methods:解锁细胞3D迷宫——AI新视角,看清生命最微观的动态建筑 (2025-07-06)
- Cell:开发出LoxCode技术,可在胚胎发育的早期阶段追踪细胞命运 (2025-07-05)
- Cancer Cell:胡国宏团队首次揭示,化疗会唤醒休眠癌细胞,导致癌症复发转移 (2025-07-05)
- 研究破解马传贫疫苗致弱关键因素 (2025-07-05)
- 《科学》:分子胶重大突破!超1600个靶蛋白浮出水面,分子胶可降解蛋白范围大幅扩大 (2025-07-05)
- MC:复旦大学团队首次发现BAG2感知精氨酸缺乏,促进肿瘤存活的机制! (2025-07-05)
- Nature:人体组织中的体细胞镶嵌现象,科学家揭秘人类健康与疾病背后的基因秘密 (2025-07-04)
- AJPEM:肠道激素FGF19加速脂肪燃烧,促进肥胖小鼠减肥 (2025-07-04)
- Nature:慢性炎症“元凶”现形!WSTF蛋白核自噬的双面人生 (2025-07-04)
- Science:为何我们的记忆是“一件事一件事”的?里程碑研究揭示大脑分割体验的神经机制 (2025-07-04)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