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 Biotechnol:科学家利用长读RNA测序技术识别出了阿尔兹海默病中的关键基因表达特征 |
![]() |
来源:100医药网 2024-06-14 13:39
文章中,研究人员利用了一种称之为长度测序(long-read sequencing)的尖端技术进行研究,这些技术能将对DNA和RNA的分析推向一个新的水平。确定来自医学相关基因的RNA异构体是否具有不同的功能或许有助于促进直接对RNA异构体进行直接靶向作用从而用于人类疾病治疗。近日,一篇发表在国际杂志Nature Biotechnology上题为 Mapping medically relevant RNA isoform diversity in the aged human frontal cortex with deep long-read RNA-seq 的研究报告中,来自肯塔基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开发出了一种针对人类病的症状前疾病工具。
研究者Mark T. W. Ebbert博士说道,尽管需要更好的疗法是非常明确的,但如果在症状出现之后才开始进行治疗,诸如此类治疗或许并没有太大意义;到那时,阿尔兹海默病或许已经在患者大脑中进展了很多年了,以至于大脑再也无法补偿极端的细胞死亡了。文章中,研究人员利用了一种称之为长度测序(long-read sequencing)的尖端技术进行研究,这些技术能将对DNA和RNA的分析推向一个新的水平。
单一的人类基因能产生多种不同的RNA和蛋白质分子(称之为异构体),从而就能允许其发挥多种功能,长度测序技术也能帮助研究人员从整个基因组中识别并测量单个基因的RNA异构体(亚型),同时也克服了标准短读测序的技术限制。研究者指出,作为原则的证明,我们对来自健康大脑和阿尔兹海默病患者大脑的衰老恶业皮层脑组织进行了测序,并在阿尔兹海默病患者的大脑中发现了99种RNA异构体,其水平要么会增加,要么会减少,即使其整体的基因活性并没有发生改变。
科学家利用长读RNA测序技术识别出了阿尔兹海默病中的关键基因表达特征
图片来源:Nature Biotechnology (2024). DOI:10.1038/s41587-024-02245-9
这就揭示了理解异构体及其在基因中的特殊功能,以及其在人类健康和疾病发生中重要作用的重要性,实际上,研究人员发现了1900多个基因表达的多种RNA异构体与人类疾病相关。研究者发现,其中一些基因在医学上与大脑相关疾病有关,包括阿尔兹海默病、帕金森疾病、自闭症谱系障碍和物质使用障碍(substance use disorder)等。Ebbert博士说道,理解人类基因组的这一步让人非常兴奋,但这或许并不够,我们还有更多的工作需要去完成从而理解单一RNA异构体是如何参与诸如阿尔兹海默病等人类疾病发生的,以及如何对其进行,如果想要彻底抵御阿尔兹海默病,我们或许还有很多工作需要去完成。
研究人员还从线粒体DNA中发现了5种新型复杂的RNA突变体,他们认为这是他们首次在人类组织中识别出这种遗传物质;尽管其表达水平较低,但这些基因仍能作为线粒体功能的特殊生物标志物,其在很多年龄相关的疾病中发挥着重要角色,理解这些新型异构体在人类健康和疾病发生过程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非常重要,研究人员希望这些研究发现或能帮助他们寻找新型且更的靶点,从而开发针对人类多种复杂疾病的疗法和诊断策略。
基于研究人员开发的新方法,如今他们就能专门靶向作用促进细胞健康或的异构体,而不是将单一的基因作为单个实体来进行处理,分析结果还能帮助揭示在基因水平上无法检测到的阿尔兹海默病的独特特征。后期研究人员还需要进行大规模的研究来更好地理解复杂疾病中的RNA模式,而深度长度RNA测序技术或许就能作为完成这项工作的必要工具。
综上,本文研究中,研究人员在医学相关基因中识别出了53个新型RNA异构体,包括集中表达水平最高的基因所形成的新型异构体,此外他们还报道了5种线粒体编码剪接RNA异构体,同时在阿尔兹海默病患者和对照个体之间还发现了99种表达有差异的RNA异构体。(100yiyao.com)
参考文献:
Aguzzoli Heberle, B., Brandon, J.A., Page, M.L.et al..Nat Biotechnol (2024). doi:10.1038/s41587-024-02245-9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100医药网”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100医药网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100医药网”。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87%用户都在用100医药网APP 随时阅读、评论、分享交流 请扫描二维码下载->

- 相关报道
-
- Cell:开发出LoxCode技术,可在胚胎发育的早期阶段追踪细胞命运 (2025-07-05)
- Cancer Cell:胡国宏团队首次揭示,化疗会唤醒休眠癌细胞,导致癌症复发转移 (2025-07-05)
- 研究破解马传贫疫苗致弱关键因素 (2025-07-05)
- 《科学》:分子胶重大突破!超1600个靶蛋白浮出水面,分子胶可降解蛋白范围大幅扩大 (2025-07-05)
- MC:复旦大学团队首次发现BAG2感知精氨酸缺乏,促进肿瘤存活的机制! (2025-07-05)
- Nature:人体组织中的体细胞镶嵌现象,科学家揭秘人类健康与疾病背后的基因秘密 (2025-07-04)
- AJPEM:肠道激素FGF19加速脂肪燃烧,促进肥胖小鼠减肥 (2025-07-04)
- Nature:慢性炎症“元凶”现形!WSTF蛋白核自噬的双面人生 (2025-07-04)
- Science:为何我们的记忆是“一件事一件事”的?里程碑研究揭示大脑分割体验的神经机制 (2025-07-04)
- 沛嘉医疗医嘉学苑设计荣获"设计界奥斯卡", 助力医疗教育再创新高 (2025-07-03)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